长江绿色散货船运力池成立,26艘船统一经营减排215吨
长江绿色散货船运力池成立,26艘船统一经营减排215吨
12月12日,长航集团发布长江绿色散货船舶运力池,即长江上游地区26艘绿色散货船舶将统一品牌、整体经营,探索试点碳交易、碳足迹追踪核算等,这标志着长江上游绿色航运正式启航。
这一创新举措不仅优化了船舶运营效率,还显著降低了碳排放。据统计,自2023年10月宝武资源与中国长航-长江绿色快线(简称宝武绿色快线)开通试航以来,该航线共运输重钢矿石等大宗货物总量约20万吨,LNG替代率82%,共减少215吨CO2排放,减少硫化物排放2.82吨。与此同时,船舶效率也有所提升,重钢上水矿运行周期相比缩短4.79天,下水钢材周期缩短2.35天。
这一成果的背后,是干散货船载重技术的持续革新。通过先进的轮船载货优化算法,干散货船不仅能大幅提升载货空间利用率,降低运输成本,还能显著减少货物损坏风险,保障运输安全。这一系列的技术进步正在推动全球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为国际贸易注入新的活力。
载重技术革新:从优化算法到智能控制
在干散货船领域,载重技术的革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优化算法、智能控制和绿色能源应用。
优化算法是提升载货空间利用率的关键。通过先进的数学模型和算法,可以实现货物的最优布局,减少空间浪费。例如,微深节能开发的散货码头装卸船机定位与控制系统,就采用了激光测距、雷达、GPS等先进技术,实现对装卸船机的精确位置跟踪和定位。这不仅提高了装卸效率,还减少了能源消耗和机械磨损。
智能控制则让干散货船的运营更加安全高效。通过集成先进的控制算法和人工智能技术,系统能够自动调整装卸船机的运动轨迹和速度,以适应不同的货物类型和装卸需求。这不仅可以提高装卸效率,还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和机械磨损。
绿色能源:干散货船的未来方向
在环保压力日益增大的今天,绿色能源的应用成为干散货船技术革新的重要方向。长江绿色散货船舶运力池的成立,就是一个生动的例证。
目前,加入运力池的企业包括长航集团、渝建物流、亲河船务等8家,涉及绿色散货船舶共26艘。“此次共建长江绿色散货船舶运力池,就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次生动实践。”招商局集团副总经理冯波鸣表示,长江绿色散货船舶运力池成立,将开创长江运营新模式,推动绿色船舶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融合,进一步增强长江航运绿色发展新动能。
据了解,目前,长航集团正在建设江海直达船舶,采用了LNG换罐子技术;在建的川江130米标准船舶应用了甲醇双燃动力技术,这两艘有望近期出厂下水运营。未来3年,长航集团将新建80艘新能源船舶,打造清洁能源船队,实现规模化运营,助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展望未来:技术创新引领物流新纪元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干散货船载重技术的革新将为物流行业带来更深远的影响。一方面,智能化、自动化技术将进一步提升船舶运营效率,降低人力成本;另一方面,绿色能源的应用将推动航运业向低碳、环保方向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全球化背景下,干散货船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载体,其技术革新不仅关乎航运业本身,更关系到全球供应链的稳定和效率。可以预见,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推进,干散货船将在未来物流体系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世界经济的繁荣发展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