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炔存储安全,你做对了吗?
乙炔存储安全,你做对了吗?
乙炔(C₂H₂)是一种无色、微溶于水的气体,常用于焊接和切割金属。然而,它具有高度危险性:在液态或固态下以及气态高压条件下易发生猛烈爆炸,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为2.3%-72.3%(体积比),遇热、震动或电火花可能引发爆炸。因此,乙炔的存储和使用必须严格遵守安全规范。
乙炔存储设备要求
乙炔必须存储在专用钢瓶中,钢瓶外表漆成白色,并有“乙炔”红漆字样。钢瓶内部装有浸满丙酮的多孔性填料,能使乙炔稳定而安全地储存在瓶内。乙炔瓶阀下面的填料中心部分的长孔内放着石棉,其作用是帮助乙炔从多孔填料中分解出来。
使用时,溶解在丙酮内的乙炔就分解出来,通过乙炔瓶阀流出,而丙酮仍留在瓶内,以便溶解再次压入的乙炔。乙炔瓶阀上没有手轮,活门开启和关闭靠方孔套筒扳手完成。当方形套筒按逆时针方向旋转阀杆上端的方形头时,活门向上移动则开启阀门,反之则关闭阀门。
由于乙炔瓶阀的出气口处没有螺纹,因此,使用减压器时必须使用夹紧装置与瓶阀相结合。乙炔瓶在使用时必须装设专用的回火防止器、减压器。乙炔减压器与瓶阀之间连接必须可靠。严禁在漏气的情况下使用。否则会形成乙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一旦触及明火就会立刻爆炸。
乙炔运输安全规范
乙炔运输必须使用专用运输车辆,避免碰撞和摩擦。钢瓶应固定好,防止滚动。运输时需配备消防器材。严禁与氧化剂、酸类等混装。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
乙炔使用环境安全条件
乙炔使用环境必须保持通风良好,远离火源和热源,温度不超过40℃。与氧气瓶保持5米以上距离,且两者需定置摆放并且划线,使用黄线规格50mm。乙炔瓶与明火的距离一般不小于10m(高空作业时应按与垂直地面处的两点间距离计算)。
乙炔操作注意事项
使用专用扳手开启瓶阀。开启乙炔瓶时,操作者应站在阀口的侧后方,动作要轻缓。瓶内气体严禁用尽。冬天应留0.10.2Mpa,夏天应留有0.3Mpa的剩余压力。使用压力不得超过0.15Mpa,输气速度不应超过1.52立方米 (m3) /时.瓶。
工作地点频繁移动时,应装在专用小车上。在用汽车、手推车运输乙炔瓶时,应轻装轻卸,严禁抛、滑、滚、碰。吊装搬运时,应使用专用夹具和防雨的运输车,严禁用起重机和手拉葫芦吊装搬运。
乙炔瓶应直立放置,严禁卧放使用,且需要有防倒措施。因为卧放使用会使瓶内的丙酮随乙炔流出,甚至会通过减压器而流入橡皮管,这是非常危险的。对已卧倒的乙炔瓶,不准直接开气使用,使用前必须先立牢静止十五分钟后,再接减压器使用。
不得放在橡胶等绝缘体上。如果放置在绝缘体上,气瓶产生的静电不能向大地扩散,聚集在瓶体上,易产生静电火花,当有乙炔气泄漏时,极易造成燃烧和爆炸事故。严禁放置在通风不良及有放射线的场所使用,且不得靠近热源和电气设备。乙炔瓶体温度不应超过40℃,夏天要防止曝晒。因瓶内温度过高会降低丙酮对乙炔的溶解度,而使瓶内乙炔的压力急剧增加,可能导致钢瓶爆炸。
瓶阀出现冻结时,严禁用火烘烤。必要时可用10℃以下的温水解冻。严禁敲击、碰撞和施加强烈的震动,以免瓶内多孔性填料下沉而形成空洞,影响乙炔的储存。严禁铜、银、汞等及其制品与乙炔接触,与乙炔接触的铜合金器具含铜量须得高于70%。如发现气瓶有缺陷,操作人员不得擅自进行修理,应通知安全督导员送回气体厂处理。
应急处理措施
发生泄漏时,人员应迅速撤离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应急处理人员应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并构筑围堤或挖坑以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个人防护装备
使用乙炔时必须佩戴防护眼镜、皮手套、防火衣和安全鞋。紧急情况时,施救前先做好自身的防护措施以确保自己的安全。如穿戴适当防护装备,人员采"支持互助小组"方式进行救援。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立即请人帮忙打电话求救,若意识不清将患者置于复苏姿势,不可喂食,检查呼吸维持呼吸道畅通,若呼吸停止由受过训练之人员施以人工呼吸,若心跳停止立即施以心肺复苏术(CPR),或给予氧气,立即送医并告知医疗人员曾接触此物质。
通过以上详细的介绍,希望大家能够掌握乙炔存储和使用的安全要点,提高安全意识,减少事故风险。你是否已经掌握了所有要点呢?欢迎留言交流你的经验和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