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页岩气田:万亿储量、核心技术突破,打造绿色能源新标杆
涪陵页岩气田:万亿储量、核心技术突破,打造绿色能源新标杆
近日,中国石化宣布涪陵页岩气田新增探明地质储量1213.56亿立方米,这一重大发现不仅将中国页岩气储量推向万亿立方米大关,更为我国能源安全和绿色低碳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万亿立方米储量,能源安全的“压舱石”
涪陵页岩气田位于重庆市涪陵、南川、武隆等区县境内,于2012年底实现重大勘探突破,2014年3月投入商业开发,2017年建成100亿立方米年产能。目前,该气田已累计探明页岩气地质储量近9000亿立方米,日产气量超2000万立方米,约占我国页岩气年产量的三分之一。
这一发现对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超过40%,提高国内天然气产量对于保障能源安全至关重要。涪陵页岩气田的开发,有效缓解了我国中东部地区天然气市场供应压力,为长江经济带沿线6省70多个城市、2亿多居民送去了绿色清洁能源。
核心技术突破,打造“中国样板”
页岩气是一种非常规气藏,开发难度极大。涪陵页岩气田从零起步,经过十余年不懈努力,创新形成页岩气高效开发六大核心技术体系,制定176项勘探开发标准和规范,取得404件国家专利授权,关键开发技术实现100%国产化。
面对水平段长超过3000米的技术难题,涪陵页岩气田打造了从理论、技术到装备的第三代钻完井、压裂技术系列,有效提升单井产量和开发效益。首创的“瘦身井”技术,科学缩小井眼及套管尺寸,有助于提高钻井速度、节约施工成本,已应用在208口井,源头节约成本近5亿元。
绿色发展典范,助力“双碳”目标
涪陵页岩气田所在地区是长江经济带上游重要的生态保护区。中国石化精准实施井位部署勘测,避开植被丰富等环境敏感区,采用“井工厂”施工,大幅减少征地面积;全面推行“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清洁生产方式,应用网电钻机、电驱压裂设备,能源消耗平均减少60%,有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投运国内首个页岩气产出水处理工程,废水回收利用率达100%;研发绿色环保的页岩超滑水基钻井液,油基钻屑实行无害化处理后资源化利用。
据测算,涪陵页岩气田的成功开发建设,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200万吨,相当于植树1.1亿棵,或800万辆经济型轿车停开一年。
经济效益显著,带动区域发展
随着涪陵页岩气田的开发,重庆及周边地区正在形成一条完整的页岩气产业链。从上游的勘探开发,到中游的储运加工,再到下游的应用消费,这条产业链不仅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涪陵区综合能源站发展规划(2023—2030年)》显示,该区将大力发展综合能源站,以满足各类机动车辆的基础能源供应需求。规划强调,综合能源系统在环境、社会、经济等多方面都具有良好的效益。其中,社会效益包括碳减排效益、减少系统备用成本的社会收益、延缓配电网改造的社会收益、带动清洁能源产业发展与就业增长等。
展望未来,前景可期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开发经验的积累,涪陵页岩气田将为中国乃至全球的能源供应和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这一成果也激励着更多的科研人员和能源企业投身于页岩气等新能源的开发与研究,为人类的美好生活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涪陵页岩气田将继续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能源革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