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防治玉米白化苗:缺锌是关键,这些方法要记牢
科学防治玉米白化苗:缺锌是关键,这些方法要记牢
玉米白化苗是玉米生产中常见的问题,不仅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严重时还会导致减产。其中,缺锌是引起玉米白化苗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将详细介绍玉米缺锌白化苗的症状、原因及防治方法,帮助农民朋友有效应对这一问题。
症状识别
玉米白化苗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
遗传性白化苗:幼苗出土后即表现为全株白色,这是由于缺乏叶绿素导致的,这类白化苗无法进行光合作用,通常不久后就会死亡。
缺锌性白化苗:这种白化苗通常在玉米4叶期开始显现,初期心叶基部的叶色逐渐变淡,5-6叶期叶片会出现淡黄色和淡绿色相间的条纹,但此时叶脉仍为绿色,基部会出现紫色条纹。随着时间推移,紫色逐渐变成黄白色,整体呈现白苗状态。严重时,全田可能一片白色,植株矮小,节间短,叶片丛生,甚至导致颗粒无收。
原因分析
缺锌是导致玉米白化苗的主要原因。锌是玉米生长发育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它参与多种酶的组成,对光合作用、蛋白质合成和生长素代谢等生理过程至关重要。当土壤中有效锌含量不足时,玉米植株无法获得足够的锌元素,从而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导致白化苗的出现。
此外,以下因素也可能加剧缺锌现象:
不合理施肥:种肥同播时用肥量过大(每亩超过50公斤),且距离种子过近(小于7厘米),容易引起白化苗,尤其是使用普通复合肥时更为严重。
除草剂使用不当:不科学使用玉米苗后除草剂或与其他杀虫剂混用,也可能导致白化苗的产生。因此,施用除草剂时应避免重喷,并避开高温时段。
补救措施
一旦发现玉米白化苗,应及时采取补锌措施:
基肥施用:播种前,可将1公斤硫酸锌与10-15公斤细土混合均匀,播种时撒在种子旁边。
种肥混合:每亩可用硫酸锌0.75-1公斤与二铵或复合肥混合均匀作为种肥。
拌种处理:用0.04-0.06公斤锌肥兑水1公斤,拌种10公斤,堆闷2-3小时,阴干后播种。
叶面喷施:对已出现白化苗的玉米,每亩用0.2-0.3公斤硫酸锌对水100公斤进行喷雾,每隔7天喷施一次,连续2-3次。
预防建议
合理施肥:避免种肥同播时用量过大,建议选用缓控释肥且用量不要超过40公斤每亩。
科学使用除草剂:避免重喷,不要混用其他杀虫剂,避开高温时段施用。
选择抗病品种:在选育玉米新品种时注重选择抗病品种。
加强田间管理: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植株抗逆性。
玉米缺锌白化苗是可以通过合理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的。通过科学施肥、合理用药和及时补救,可以确保玉米健康生长,为丰收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