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科医生详解:正确清理耳屎的科学方法与注意事项
耳鼻喉科医生详解:正确清理耳屎的科学方法与注意事项
“医生,我最近耳朵总是嗡嗡响,听东西像隔了一层东西,是不是耳屎堵住了?”
“你最近有没有频繁掏耳朵的习惯?”
“有啊,我从小就喜欢掏耳朵,感觉特别舒服。”
“这可能就是问题所在了。你这种情况,需要先用滴耳液软化耳屎,然后再进行专业清理。自己乱掏反而可能导致更严重的问题。”
这是一段发生在医院耳鼻喉科的真实对话。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看似平常的掏耳朵习惯,其实暗藏风险。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耳屎的那些事儿。
耳屎不是“屎”,是身体的“守护神”
首先,我们要为耳屎正名。耳屎在医学上被称为“耵聍”,是外耳道皮肤的正常分泌物。它可不是什么脏东西,而是身体的“守护神”:
防御功能:耳屎可以有效防止水分、异物、细菌等进入耳道深处,保护鼓膜不受损伤。
润滑保湿:耳屎中的油脂成分可以防止外耳道皮肤干燥,避免因干燥引发的瘙痒和感染。
抗菌作用:耳屎呈酸性,可以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维持外耳道的酸碱平衡。
错误的清理方式,可能比不清理更危险
很多人喜欢用棉签、挖耳勺等工具清理耳道,认为这样可以保持清洁。但事实上,这些做法可能弊大于利:
损伤耳道:尖锐的工具容易刮伤耳道皮肤,导致疼痛、出血甚至感染。
推入更深:使用棉签等工具时,很容易将耳屎推得更深,导致耵聍栓塞,影响听力。
增加感染风险:如果工具没有彻底消毒,可能会引入细菌或真菌,引发外耳道炎。
严重后果:长期不当清理可能导致鼓膜穿孔,甚至诱发外耳道癌。
正确的清理方法,你get了吗?
那么,耳屎到底要不要清理呢?答案是:一般情况下不需要。健康的耳朵会通过自然运动(如咀嚼、吞咽)将耳屎排出体外。但如果确实感觉不适,或者耳屎过多影响听力,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日常维护:如果觉得耳道口有异物感,可以用消过毒的湿棉签轻轻擦拭外耳道口,但切记不要深入耳道内部。
专业清理:如果耳屎过硬或过多,建议到医院请专业医生处理。常见的方法包括:
- 使用耵聍钩在直视下取出
- 先用滴耳液(如碳酸氢钠滴耳液)软化,再进行冲洗
- 使用吸引器吸出
软化法:对于顽固的耳屎,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开塞露、橄榄油等软化剂,每天3次,每次浸泡10分钟,连续3天,然后到医院进行清理。
保护耳朵,这些习惯要改掉
除了正确的清理方法,我们还需要养成一些保护耳朵的好习惯:
避免长时间戴耳机:长时间使用耳机,尤其是音量过大,会增加听力损伤的风险。
远离噪音环境:长时间暴露在高分贝环境中,可能导致永久性听力损失。
注意耳部卫生:洗澡、游泳时注意保护耳朵,避免水或油性物质进入耳道。
定期检查:特别是经常感觉耳部不适的人,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健康饮食:多吃黑芝麻、核桃、动物肝脏等对耳朵有益的食物。
适度按摩:适当的耳部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保持耳部健康。
记住,耳朵是人体的重要器官,需要我们用心呵护。正确的清理方法不仅能保持耳部清洁,还能预防潜在问题。如果遇到不适,及时就医才是最明智的选择。不要让一时的舒适感,带来无法挽回的伤害。保护耳朵,从正确清理耳屎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