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波小七孔景区:生态保护的典范
荔波小七孔景区:生态保护的典范
在北纬25度的世界地图上,有一颗璀璨的“绿宝石”——荔波小七孔景区。这里拥有地球上同纬度地区绝无仅有的喀斯特原始森林,被誉为“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和“全球最美喀斯特”。近年来,荔波小七孔景区以其卓越的生态保护成果赢得了“世界自然遗产地”和“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的美誉,成为生态保护的典范。
严密的生态保护体系
荔波小七孔景区的生态保护成就,离不开一套严密的生态保护体系。当地政府先后出台《荔波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樟江流域保护条例》等政策法规,编制《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等保护规划,实现保护与发展、政策与规划的多向衔接。
在科研监测方面,景区按照大型固定样地国际标准建成中国南方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茂兰大样地研究基地,构建起以大样地为主体,以生态定位观测研究、固定样线监测、红外相机监测、综合科学考察和专项调查为补充的科研监测体系。近5年来,累计发现高等植物世界新记录(新种)6种、动物世界新记录(新种)14种,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出版科研专著10余部。
在资源监管方面,景区综合运用卫星遥感、低空巡航、电子围栏等技术,建成“智慧茂兰”数字化监管平台。在生态旅游领域,围绕做好资源、客源、服务“三篇文章”,落脚智慧管理、智慧保护、智慧服务“三项保障”,建成“荔波智慧旅游综合管理平台”。
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荔波小七孔景区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因库。据统计,景区内已知的大型真菌有424种、高等植物3367种、脊椎动物588种、昆虫类1962种、蜘蛛类144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95种,占全省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物种数的39%;兰科植物206种,约占全省兰科植物总物种数的50%,是全省兰科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地区,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兰科植物就达45种,约占全省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兰科植物物种数的55%。
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平衡
荔波小七孔景区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始终将生态保护放在首位。2023年,总投资约6亿元的贵州小七孔施柏阁大观酒店建成开业,成为贵州省委、省政府打造荔波世界级旅游景区的重点项目。该酒店由173间客房组成,包括138间标准间、29间套房、4间独栋景观别墅,以及西餐厅、SPA、大堂吧、中餐厅、健身房、茶室等多个功能区。酒店位于荔波小七孔东门原王蒙区域,樟江环绕着酒店,三面环水,自然打造为“孤岛”、“静谧”、“氤氲”、“养心”、“净肺”的休闲度假胜地。
2024年,小七孔景区经过扩容提质,承载量提升到每天8万人,景区游玩时间延长3小时,游客平均停留时间从1.64天提升至2.84天。今年以来,全县接待游客2402万人次、增长3.2%,小七孔景区接待游客突破570万人,春节、五一、暑期旺季、国庆假日接待游客屡破纪录,游客接待量保持位居全省第1位。
荔波小七孔景区的成功经验表明,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并非对立关系,而是可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通过构建严密的生态保护体系,景区不仅保护了珍贵的自然遗产,也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荔波小七孔景区的实践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借鉴,展示了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