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工业意外频发,无人机能否拯救?
香港工业意外频发,无人机能否拯救?
2024年11月,香港启德医院地盘发生严重棚架倒塌事故,造成11名工人受伤,其中2人伤势严重。这起事故再次敲响了工业安全的警钟。据统计,2023年香港共发生3097宗工业意外,其中20宗为致命工业意外,较2022年增加3宗。建筑业的工人每千人意外率及致命意外率长期居高不下,工业安全问题已成为香港社会关注的焦点。
工业意外频发,原因何在?
分析工业意外频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建筑业风险高。香港建筑业蓬勃发展,但同时也伴随着高风险。许多建筑工地环境复杂,高空作业频繁,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事故。
二是安全措施不足。部分承建商为降低成本,在技术和安全措施上的投入不足,导致施工现场存在安全隐患。例如,启德医院地盘事故中,涉事棚架高达15米,宽8米,在大风天气下容易发生倒塌。
三是监管执行力度不够。虽然香港政府已修订《职安健条例》,将最高罚款从50万元大幅提升至1000万元,但实际执行效果并不理想。截至2024年5月31日,劳工处就八宗致命工业意外提出111项检控,其中一宗个案已完成法庭聆讯,仅罚款5万元,阻吓力明显不足。
无人机能否成为工业安全的“守护者”?
面对工业安全的严峻挑战,科技能否提供解决方案?无人机作为新兴技术,正在工业安全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无人机可以应用于空中巡查和监控,通过搭载高清摄像头和传感器,无人机可以对建筑工地进行全面巡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例如,检查高空作业的防护措施是否到位,监测大型机械的运行状态等。
在危险环境检测方面,无人机可以替代人工进入危险区域,如密闭空间、有毒气体环境等,进行安全检测和数据采集,大大降低工人面临的风险。
此外,无人机还可以用于数据采集和分析,通过AI技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预测潜在的安全风险,实现预防为主的管理模式。
挑战与应对
然而,无人机应用也面临一些挑战。首先是安全风险,包括访问控制与身份鉴别、数据安全泄露、供应链安全等问题。其次是技术局限性,如续航能力、恶劣天气适应性等。
香港政府和业界正在积极应对工业安全问题。除了加强法规和执法力度外,还发布了多项安全指引,涵盖安全带使用、起重机械检查、化学品安全等多个方面。同时,也在积极探索科技应用,如研究使用无人机进行空中拍摄,以协助搜证和执法。
共同努力,科技赋能安全
要从根本上解决工业安全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工人和科技界的共同努力。政府应继续完善法规体系,加大执法力度;企业要切实履行安全责任,加大安全投入;工人要提高安全意识,遵守操作规程;科技界则应不断创新,提供更安全、更智能的解决方案。
正如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所说:“工业安全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我们不能只靠罚款来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要从根本上提升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