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医院研究揭示:天疱疮患者肠道菌群失调与致病性自身抗体的关系
协和医院研究揭示:天疱疮患者肠道菌群失调与致病性自身抗体的关系
天疱疮是一种严重的自身免疫性皮肤病,其发病机制与肠道菌群(GM)密切相关。近期,协和医院的一项研究揭示了天疱疮患者肠道菌群失调的具体表现及其与致病性自身抗体的关系,为理解该疾病提供了新的视角。
研究背景
天疱疮的变体包括寻常性天疱疮(PV)、叶状天疱疮(PF)、红斑性天疱疮(PE)、IgA天疱疮、疱疹样天疱疮(PH)和副肿瘤性天疱疮。天疱疮的病变形成是病原性自身抗体的结果,该抗体靶向位于表皮角质形成细胞表面的桥蛋白-3 (Dsg3)和桥蛋白-1 (Dsg1)。致病性自身抗体的产生是由于免疫耐受的破坏、自身反应性B细胞的激活以及辅助性T细胞(th1)和Th2细胞的失衡,其中Th2和T滤泡辅助性细胞的激活尤为重要。
尽管最近在了解天疱疮的机制方面取得了进展,但这种情况的确切原因仍不清楚。天疱疮的各种外源性诱因已被确定,如某些药物、应激、辐射和病毒感染。然而,细菌感染通常被视为天疱疮免疫抑制治疗的并发症。微生物群是存在于特定环境栖息地的活微生物的集合。肠道微生物群(GM)对健康宿主的影响是双面的,影响代谢,破坏肠道屏障,调节免疫和炎症。GM参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1型糖尿病(T1DM)、类风湿性关节炎(RA)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GM在自身免疫性皮肤病中的作用也有报道,如银屑病、白癜风、大疱性类天疱疮和斑秃。皮肤病与GM之间的关联机制被认为涉及炎症免疫反应,炎症免疫反应可触发或加重这些疾病。基于这些发现,肠-皮轴的概念得到了发展。
天疱疮作为一种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皮肤病,通过肠-皮轴可以合理推断其发病与GM有关。然而,先前对PV患者的研究显示了关于GM成分的相互矛盾的发现,一个显示改变,另一个显示正常成分。最近的两篇报道阐明了GM的紊乱成分与天疱疮的发病机制有关。我们的研究有助于证实GM和天疱疮之间的相关性,以调查该疾病的潜在机制和潜在方法。
研究方法
研究团队收集了20例活动性天疱疮(AP)、11例缓解性天疱疮(PR)和47例健康对照(HC)的粪便样本,采用16S rRNA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
研究结果
研究发现在三组中某些细菌分类群的丰度存在差异。在科水平上,Prevotellaceae和Coriobacteriaceae的丰度与病原性自身抗体呈正相关。在属水平上,克雷伯氏菌、阿克曼氏菌、双歧杆菌、柯氏菌、格米格菌和普雷沃氏菌的丰度与致病性自身抗体呈正相关。同时,细微杆菌和梭菌_xlva丰度与病原性自身抗体呈负相关。BugBase分析显示,与PR组相比,AP组的潜在致病菌数量增加。PR组的革兰氏阴性菌比例较HC组有统计学意义的降低。
研究结论
三组间GM组成的差异,以及某些细菌分类群与天疱疮致病自身抗体之间的相关性,支持GM与天疱疮之间的联系。
原始出处:
Si-Zhe, Li; Qing-Yang, Wu; Yue, Fan; Gut Microbiome Dysbiosis in Patients with Pemphigus and Correlation with Pathogenic Autoantibodies.Biomolecules 2024 Jul 22;14(7)
本文来源:MedSci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