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北部都会区:未来发展的新引擎
香港北部都会区:未来发展的新引擎
香港北部都会区建设正全面提速。根据最新公布的《行政长官2024年施政报告》,这片占香港总面积约1/3的区域,将在未来五年迎来约6万个住宅单位落成,新田科技城首批用地也将推出市场。作为香港未来20年城市建设和人口增长最活跃的地区,北部都会区正逐步从规划蓝图变为现实。
规划蓝图:打造香港发展新引擎
北部都会区包括元朗区和北区两个地方行政区,涵盖天水围、元朗及粉岭/上水等已发展成熟的新市镇及其相邻乡郊地区,并有6个处于不同规划及建设阶段的新发展区和发展枢纽。根据香港特区政府2023年公布的《北部都会区行动纲领》,这块毗邻深圳的区域,将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都会区,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
具体而言,北部都会区将分为四大区域:
- 高端专业服务和物流枢纽:依托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发展高端服务业和现代物流业。
- 创新科技地带:以新田科技城为核心,打造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平台。
- 口岸商贸及产业区:利用多个陆路口岸优势,发展跨境贸易和相关产业。
- 蓝绿康乐旅游生态圈:结合自然生态资源,发展休闲旅游和绿色经济。
最新进展:从规划到实施
为加快北部都会区建设,香港特区政府创新性提出“片区开发”模式,即挑选具规模、商业价值和即将提供公共设施的地块成为片区,由项目发展商综合开发。目前,首批三个试点项目已公布详细资料,政府正邀请有兴趣人士提交意向书。
在科技创新方面,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香港园区发展纲要预计年内发布。香港园区由西至东分两期发展,现正提速、提量,把第一期总楼面面积倍增至100万平方米,首批三座大楼将在年底起陆续落成。同时,特区政府正与国家有关部委探讨试行创新的便利措施,例如港深两地园区特定人员便捷过境;利用无人低空运输,方便物资跨境流动;便利落户香港园区的内地企业跨境调拨资金等。
为确保资金充足,特区政府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每年发债约950亿至1350亿港元,专门用于推动北部都会区及其他基建项目。这一融资计划为北部都会区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财政支持。
经济与社会影响:开启香港发展新阶段
北部都会区建设已吸引85家企业签署支持意向书,35家企业签署开发协议,涉及金额超千亿港元。香港信和集团副主席黄永光在实地考察后表示:“北部都会区的发展潜力巨大,集团对此充满信心,对香港经济充满信心,将全力支持。”
对中国社科院台港澳法研究中心主任支振锋而言,北部都会区建设不仅解决了香港土地资源紧张的问题,更为香港与大湾区内地城市的产业互动提供了新平台。“北部都会区的建设将大大提升香港与广深在科技和产业上的衔接、协作,从而使香港与广深在地理上‘更亲近’,产业结合上‘更紧密’,发展协同上更有力。”
未来展望: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关键一步
北部都会区不仅是香港自身发展的新引擎,更是其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关键一步。正如全国港澳研究会成员陈志豪所说:“北部都会区对推动香港的创科产业、建设区域教育枢纽、促进深港融合发展,以至改善港人的居住条件均有重要作用,值得社会各界同心支持。”
随着北部都会区建设的不断推进,香港将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不仅能够缓解住房紧张等民生问题,更能为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提供新平台。这片充满活力的新都会区,正为香港开启一个崭新的发展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