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正变得越来越矮”?这个原因着实没想到
“日本人正变得越来越矮”?这个原因着实没想到
近期,一条关于“日本人身高停止增长”的新闻引发广泛关注。这一现象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科学原理?让我们从基因、生活条件、营养状况等多个维度,深入探讨身高变化的奥秘。
基因:决定身高的关键因素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观察到高个子的父母有高个子的后代,而小个子的后代往往不会长得非常高。这个朴素的观察说明身高和基因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具体哪些基因决定身高,如何决定身高,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
2010 年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至少有几百个不同的基因差异会影响到人类的身高,而这些差异分布在基因组上至少 180 个不同的位置。其中一些差异会影响骨骼的发育,另一些则可能影响到其他基因的表达,更多的则功能不明,尚待研究。值得一提的是,即便几百个基因差异看起来很多,这依旧只是冰山一角。研究人员们指出,他们的数据只能解释大约 10% 的身高变化。
几年后,随着更多数据的出炉,研究人员们进一步拓展了关于身高基因的认识,并找到了几个虽然罕见,但对身高影响巨大的遗传位点——每一个基因差异都能带来至多 2 厘米的身高变化。此外,他们也表示与身高有关的基因差异总数已经超过了 700 个。这项研究同样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生活条件:影响身高的重要因素
在过去的 100 多年里,全球大量的国家和地区,都迎来了一波身高的飙升。比如丹麦和荷兰的男性平均身高从 1900 年的不到 171 厘米,快速增长到了 1980 年的 182~183 厘米,短短 80 年增长了 10 多厘米。在东亚,中日韩三国的数据也呈现明显提升,1980 年时均已超过 171 厘米。
目前的主流观点认为,成年人身高的猛增,很大程度上是源自营养的丰富。在 20 世纪,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食品的数量和质量相较以往有了大幅的提升,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也有了明显增长。而接受了更多营养的孩童,在成人后身高也会变得更高。
与营养相辅相成的是卫生状况。那些受过更优质教育,收入更高,能为后代提供更具有营养的食物家庭,往往也生活在比较卫生的社区,孩子从小罹患严重疾病的概率也会降低。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发育。
人类身高的极限
但人类的身高并不能无限提升。由于人类生理结构所限,身高越高的人,身体的负荷也就越重——心脏需要泵送得更为有力,才能将血液送往更高处;双腿也需要承受更大的压力,才能支撑起人体的重量。
罗伯特·瓦德罗(Robert Wadlow)是有记载以来,身高最高的人类,达到了 2 米 72。即便看上去并不肥胖,他的体重也足有 200 公斤。巨人的生活为他带来了很多关注,却也极大损害了他的身体——他需要支架的辅助才能行走,最后也只活了 22 岁。
身高过高,有时并不是什么福报,这是自然规律决定的。
此外,营养太好,有时也会让身高不升反降。比如一项研究就指出,美国人的平均身高最近呈下降趋势,该国严重的肥胖问题或许与其不无关系。
一些观点认为,在儿童时期营养过剩,会过早促进骨骼发育,提前“透支”未来的生长,导致骨骺提早闭合。最后从结果来看,反而会抑制身高的增长。
日本人为何停止长高?
回到本文开头的问题,日本人的平均身高一直难以突破,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实际上,这个现象并不奇怪。人类的身高原本就无法无限制增长。随着上世纪社会的快速发展,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平均身高都会快速增加,然后趋于平缓,日本也不例外。
除此之外,日本还有一些不同的情形需要单独讨论,比如一项报告指出近年来,日本的婴儿出生时体重较轻:在上世纪 70 年代,体重较轻的婴儿比例只有 5.1% ,而这一数字在 2007 年已经飙升到了 9.7% ,接近翻倍。这和饮食结构的变化或许也有关系。一项研究发现日本自上世纪 70 年代起,日均摄入的卡路里就要低于邻国韩国,水果和蔬菜的摄入也明显减少。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之下,在起跑线上就落后的一代人,身高无法超越上一代,也就不足为奇了。
总结
人类的身高由极多的因素决定:一方面它受到基因的调控,一方面它受到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它还受到自然规律的限制,非常复杂。要讨论一个国家的身高是否停止增长,需要大量、长期地分析,才能找到其中的一些相关原因。很难有一个明确的定论。我们也期待后续能有更多研究,帮助我们回答这个问题。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