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建跃:九省联考数学题揭示教学本质,回归教材是关键
章建跃:九省联考数学题揭示教学本质,回归教材是关键
近日,高中数学教材主编章建跃老师针对2024年九省联考高考适应性测试卷数学试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高考复习应回归教材,重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不是仅仅关注题目的数量和难度。章建跃老师强调,学生应该深入理解概念,学会推导演算,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数学水平。他的这一观点引发了广泛讨论,许多家长和学生表示赞同,认为这有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章建跃:回归教材是数学教学的当务之急
章建跃老师指出,当前数学教学中存在一些违背常识的现象,比如过度强调解题技巧而忽视概念理解,过度依赖教辅资料而忽视教材,过度追求考试分数而忽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他认为,这些做法不仅违背了教育规律,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章建跃老师强调,教学的依据应该是课程标准和教材,而不是各种教辅资料。教材是教学的核心资源,它包含了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载体。因此,教师应该认真研究教材,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根据学情创造性地设计和实施教学。
九省联考:题量减少,但更注重基础知识
2024年九省联考数学试题的变化,恰好印证了章建跃老师的这一观点。与以往相比,今年的九省联考数学试题在题量和题型上都有较大调整。具体来说,选择题数量不变,多选题从4个减少到3个,填空题从4个减少到3个,解答题从6个减少到5个。虽然题量减少了,但解答题的分值却从70分增加到77分,这表明试题更加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
这种变化旨在引导学生“多想少算”,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正如章建跃老师所说,学生应该把教材从头到尾仔细读几遍,把概念理解清楚,教材中的定理、公式等都要会推导,教材中的题目大部分要过关。这样,即使是最基础的题目,也能考查出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思维能力。
引发广泛讨论:回归教材是减负还是增压?
章建跃老师的这一观点引发了广泛讨论。许多家长和学生表示赞同,认为这有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一位家长在小红书上留言说:“终于有人敢说真话了!孩子每天刷那么多题,成绩还是上不去,根本原因就是没有理解透彻基本概念。”
但也有人担心,这种变化可能会导致考试难度增加,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更高。一位高三教师在接受采访时说:“虽然我同意章建跃老师的观点,但现实情况是,很多学生的基础都不扎实,如果考试难度增加,他们可能会更加焦虑。”
结语:回归教材,让数学教学回归本质
章建跃老师的观点,实际上是对当前教育改革方向的一种呼应。教育部明确指出,高考命题要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注重考查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思维品质。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对基础知识的深刻理解和掌握。
因此,回归教材、重视基础知识,不仅是应对高考的需要,更是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人才的必然要求。我们期待,通过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共同努力,数学教学能够真正回归本质,让学生在理解数学、热爱数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