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揭秘:马戛尔尼使团的艺术之旅
新书揭秘:马戛尔尼使团的艺术之旅
近日,《凝视远邦:1793年马戛尔尼访华使团的视觉文化》新书发布会在深圳举办。这部由香港大学艺术史博士陈珊珊撰写的著作,以独特的艺术史视角,重新解读了220多年前那场著名的中英外交事件。
画师眼中的东方帝国
1793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派遣马戛尔尼勋爵为特使,率领一个庞大的使团访问中国。使团成员中,有一位特殊的成员——威廉·亚历山大(William Alexander),他不仅是使团的专职画师,更是一位受过严格科学训练的艺术家。
作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约瑟夫·班克斯指派的科学家团队的一员,亚历山大的任务不仅仅是用画笔记录所见所闻,更要以严谨的科学态度,为西方世界提供关于中国的视觉资料。他的画作涵盖了互赠礼品、外交仪式、山川地貌、城市民人、科技文化等多个方面,成为18世纪中国社会生活的重要视觉记录。
艺术与科学的双重使命
在亚历山大创作的大量素描和水彩画中,既包含了具有严格描述性和纪录性的科学图像,如海岸线的绘制或动植物的视觉再现,也包含了带有阐释性色彩的图像,使用实证手法从外来者的角度记录了人、建筑、社会生活和文化习俗。
这些画作不仅展现了亚历山大作为艺术家的精湛技艺,更体现了18世纪启蒙时代科学精神的影响。他笔下的中国,既是一个充满异国情调的东方帝国,又是一个可以被观察、记录和研究的对象。
图像的力量:塑造西方的中国观
《凝视远邦》一书指出,马戛尔尼使团的艺术创作活动,对西方社会认知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在18世纪的西欧社会环境影响下,使团各成员实际上具备了一种多元的中国观。这些观念通过文字与图像的形式,塑造了其后相当一段时间内西方社会对于中国的复杂认识。
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和历史系荣誉教授本杰明·艾尔曼评价道:“陈珊珊的《凝视远邦》是开创性的晚清知识史著作,独树一帜,成为首部将1793年至鸦片战争期间的历史、艺术、技术、贸易和商业等多个领域紧密联系起来的艺术史著作。”
艺术与历史的对话
《凝视远邦》的出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这段历史的契机。通过使团艺术家们留下的图像,我们得以从另一个视角理解18世纪的中国与西方的相遇。这些画作不仅是艺术作品,更是历史的见证,它们记录了一个时代的视觉记忆,也开启了东西方文化相互凝视的先河。
正如作者陈珊珊博士在新书发布会上所说:“这些图像不仅仅是艺术品,它们是历史的载体,是文化相遇的见证。通过研究这些图像,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那段复杂而微妙的历史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