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严重拥堵?曾被质疑是面子工程,事实证明1200亿没白花
港珠澳大桥严重拥堵?曾被质疑是面子工程,事实证明1200亿没白花
中国的基建水平一直以来在全球都是一骑绝尘的水平,特别是在这近十年的发展当中,在推进我国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现代科技下一些新兴的基建领域也取得了一定的新突破。
我国现如今有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港口群也是世界级的,北京大兴机场的规模,港珠澳大桥都是我们迈向交通强国路上的有代表性的,标志性的建筑。
在最新的新闻报道当中,港珠澳大桥在本月6日时的车流量刷新了历史车流的最高纪录,而这是当时一周之内刷新的第三次最高纪录。
但是曾几何时,港珠澳大桥还被嘲讽过是面子工程,因为在这座大桥通车最初,车流量很小,而投入又很大,因此也受尽了一些西方媒体的嘲讽。
而现在不停刷新的车流量,也是应对流言蜚语和唱衰最有力的回击,那为什么港珠澳大桥的车流量会不停增大刷新呢?我国的基建水平又发展到了哪一步呢?
被嘲是“面子工程”的港珠澳大桥
这一大桥其实在2003年的时候,这一大桥的前期准备工作就批准了,中间历经6年的时间,前期准备工作完成,2009年12月份的时候,港珠澳大桥的建设正式开工。
在建设这一大桥的过程当中,我国运用了首创的深插钢圆筒快速筑岛技术,过程当中难度最大的就是海底沉管隧道。
而在当时世界上有两条可以参考的超过三公里的隧道,其中一个是就是韩国的一座大桥。
我国的考察团就前往釜山想要去看一看装备,但是在当时就被直接拒绝了,这条路行不通,我们就找到了当时世界一流的,经验丰富的外海沉管公司。
但是这个公司在我们交谈的时候,向我们开出的价格是1.5亿欧元,这简直就是“趁人之危”的天价。
高额的费用负担不起,其它例子的又不能照搬,所以我国工程师面前就只有一条路,那就是自主研发。
最终这项建桥技术还是被我国的工程师给攻克了,港珠澳大桥的成功完工打破了很多世界大桥建设记录。
我国用221天就完成了两岛筑岛的世界工程记录,总投资金额达到了1269亿,在总的建设工程当中,用了50万吨钢材,230万吨钢筋混凝土。
而且在施工的时候,还要避开来来往往的海船和航班,同时还要面对台风和地震,但是这些困难我们的工人和工程师都一一克服了。
在建设这一大桥的时候,一些西方国家其实都在看我国的笑话,因为当时中国的基建水平还没有特别突出,很多领域都还处于探索的阶段。
但是在这些不看好的声音当中,我国克服了重重困难,让这一过程成功完工了,并且在2018年的超强台风“山竹”的检验当中,成功向世了展示了我国建桥技术的高质量。
英国《卫报》还把这一大桥评为“新世界的七大奇迹”之一,这一大桥当中包含了400多项的新专利,7项世界之最。
但是在建设完工之后,新一轮的嘲讽又随之而来,因为这一大桥在建成之后,并没有如一些人期望的那样达到很高的车流量。
当时在一些媒体的报道当中,反复提到的特点就是最长、最贵以及最难造三个词语,这也抬高了很多人的期待。
港珠澳大桥横跨了南海和伶仃洋,连接着港珠澳,其巨大的投资也引来了很多人的关于性价比的讨论。
在最初的时候,人们并没有看到太大的性价比,车辆稀稀拉拉,那收入费用就会非常低,别说挣钱了,或许回本都很难做到。
于是一时间很多国外的媒体都在各自的新闻报刊页面若有似无地嘲讽,这一大桥就是面子工程,没有任何的作用。
车流量刷新单日最高纪录
对港珠澳大桥的嘲讽持续了很长时间,在过去一旦提到这一工程的时候,总免不了会有唏嘘声出现。
但是如今的事实证明,这一工程并不是面子工程,相反随着各个区域之间越来越深的融合和交流,这一大桥开始彰显其不可或缺的作用。
从3月底的时候,港珠澳大桥的车流量就在疯狂增加,在相关新闻的报道当中,提到了一个词就是,“春运式北上潮”。
从3月28日开始截止到4月6日,这一大桥上的车流总共超过了100万人次和17万辆次,日平均下来,每天的车流量累计超过了10万人次和1.7万辆次。
同比增长幅度分别高达167.8%、145.1%,一举刷新了过往的车流量记录,春天到来,许多人都与家人朋友一起自驾“北上”。
这段时间当中,通过珠海口岸出入境的港澳旅客超过了74万人,在过往车辆的统计当中,口岸通行的主力军是以“家庭游”为主的港澳居民,港珠澳大桥边检部门也表示,在即将带来的五一假期当中,车流量还将会进一步增加。
其实早在去年的时候,港珠澳大桥的车流量就已经在慢慢增加了,去年年底12月份的时候,这一大桥上就迎来了一次车辆的小高峰。
当时一天的车流量达到了1.6万辆次,创造了当时开通大桥之后的单日记录,现在每当节假日的时候,港珠澳大桥也跟其它大桥一样,逐步迎来高峰期。
那为什么之前没有这样的盛况呢?
在最初的时候,这个大桥上的车流量之所以少,有几个原因的综合作用,比如第一个就是香港、澳门和内地的交通规则的差异。
在试运营的时候,为了保证管理,这座大桥上是限制内地普通牌照车通行的,因为这两个地区的车和国外一样是右舵车,道路行驶规则和我们内地的左舵车是相反的。
而且要在港澳和内地之间往返的话,需要有两地的拍照,在当时港澳两地的拍照有30万的高价,这已经筛选了绝大多数的普通人了。
而且这一大桥上对于通行车辆的要求也非常高,除了需要通过各种审核的材料之外,还要用各种保险。
再者港珠澳大桥上的过路费与其它大桥相比是高了很多的,这些原因综合下来就让大桥上的车流量很少。
但是现在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很多香港人都开始进入到内地来消费,特别是在疫情之后,来内地消费的香港游客数量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增加。
香港如今也颁发了港车北上的计划,港珠澳大桥的存在成功连接了香港和珠海之间的经济往来,吸引了大批香港人到珠海消费。
从香港开车到珠海,走港珠澳大桥的话只需要46分钟,内地的经济以及科技发展的先进吸引了无数人前来,有一部分甚至都选择在内地长期定居。
中国基建实力
在4月2号的时候,马英九一行人还来到了港珠澳大桥参观,大桥上欣欣向荣的场景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着内地经济发展的优越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和成功。
之后在陆续的交通规则完善的过程当中,港珠澳大桥上实现了全面开放,内地车能够进入到香港和澳门两个地区之后,相信车流量会进一步增加。
这样的繁荣的现状都是因为港珠澳大桥的存在而产生的,这一大桥的存在极大促进了地区之间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这也足以看出,在基建建设上,我国有着非常远见的卓识,因为相信终有一天,这一大桥会发挥出比1200亿更高的价值,因此才义无反顾前去建设。
现在港珠澳大桥上的场景是对过去那些尖酸刻薄言语的最大反击,现在这一大桥不仅仅促进了三个城市以及周边地区交通的便捷以及经济的发展,而且在维护国家安全与稳定上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实很多基建的意义并不能单纯以是否盈利去看,就像我们的高铁一样,其实也不盈利,每天的亏损金额也非常高,但是能说高铁的存在没有意义吗?
首先高铁的存在是我国先进的基建水平能力的一张华丽的名片,其次其便捷和快速的特点,也在间接促进着各个领域的发展。
不同的交通设施的建设,在缩短了时间和空间距离的同时,也是加速物资流通和人员流动的一个强有力的媒介。
包括城乡结合的发展,还有乡村的振兴,其实都依托着便利的交通和完善的基础设施系统,中国基建正发挥着强大的力量,促进世界经济的融合和发展。
参考资料:
- 环球时报:《港珠澳大桥7天3次刷新车流量纪录》
- 上观新闻:《港珠澳大桥成港澳旅客出行“热门”通道 入境车辆数刷新单日最高纪录》
- 光明网:《单日1.6万辆次!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车辆19次刷新历史纪录》
- 光明网:《这十年,看中国基建》
- 北京日报客户端:《面对老外狮子大开口,他们自主攻关成就了中国的港珠澳大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