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TB数字资源构建“数字周庄”,AI技术助力文旅融合创新
1.5TB数字资源构建“数字周庄”,AI技术助力文旅融合创新
12月16日,随着古装悬疑剧《清明上河图密码》在央视八套黄金档首播,周庄数字梦工厂影视基地再次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这部以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为背景的剧集,不仅展现了汴京城的繁华盛景,更让观众领略了数字技术与传统文化融合的魅力。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数字周庄”这个创新文旅项目的支撑。
“数字周庄”:科技与文化的完美邂逅
“数字周庄”项目是周庄古镇推进文旅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举措,旨在通过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打造沉浸式文旅体验。该项目符合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是文旅融合的创新尝试。
项目的核心是构建一个庞大的文化数据库,目前已采集绘制景区各点位图片1万多张、三维建模历史建筑100多个、拍摄制作视频动画100多条、搭建元宇宙数字场景20余个,形成超1.5TB可以永久保存、重复利用的数字资源。这些数据不仅为数字化应用提供了坚实基础,也为古镇文化的传承保护开辟了新路径。
AR技术让古迹“活”起来
“数字周庄”最引人注目的创新,莫过于AR技术在文旅场景中的应用。游客只需佩戴一副AR眼镜,就能在现实与虚拟交织的世界中畅游。
在沈厅,你可以跟随AI数字人导游“沈万三”穿梭于厅堂之间,听他讲述聚宝盆的传奇故事;在双桥,虚拟与现实交织的光影效果让你仿佛穿越回古代;在古戏台,昆曲表演以全新的数字化形式呈现,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
数字化让游览更智能
除了AR体验,“数字周庄”还推出了“数字周庄一张图”智能导览系统。这个系统将古镇的七大类、百余个点位信息整合在一张图上,游客可以轻松查询景点信息、规划游览路线,享受个性化的旅游服务。
此外,项目还开发了数字徽章、数字明信片等文创产品,让游客可以将周庄的美好记忆以数字化形式永久保存。这些创新应用不仅提升了游客体验,也为古镇文旅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传统文化的数字化传承
“数字周庄”项目的意义远不止于提升游客体验。更重要的是,它为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开辟了新路径。
通过数字化手段,古镇的历史建筑、文物古迹得以永久保存,避免了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同时,数字化呈现方式让传统文化以更生动、更有趣的形式展现在世人面前,激发了更多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未来展望:数字化文旅的新篇章
周庄数字梦工厂总经理袁博表示,未来,梦工厂将依托AI数字创新中心,重点对外输出AI数字处理、加工、制作能力,构建影视内容出海品牌建设。同时,继续投资建设影视剧工作室,开发以“清明上河图密码”为IP基础的大型沉浸式文旅项目。
周庄镇相关负责人也表示,为不断丰富游客体验,周庄将持续解锁文旅新消费潮流“流量密码”,聚力打造“数字周庄”文旅体验产品。通过智能化技术手段,让古镇热门景点、IP乘“云”而上,实现游戏化体验、剧本式游览、穿越式互动,进一步赋能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场景化应用与产业化发展,塑造文旅发展新优势。
“数字周庄”项目不仅是周庄古镇转型升级的重要一步,更是中国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生动实践。它向我们展示了科技与文化融合的美好前景,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