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教你如何处理悼念朋友后的心理创伤
心理咨询教你如何处理悼念朋友后的心理创伤
“最近,在给患者进行心理咨询时,明显感觉想亲人的多了起来。”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师陈云说,虽然他们并不是特意为此事过来咨询的,但从话语间可感受到他们的悲伤情绪。甚至于,有的人还出现了多梦、失眠、焦虑等问题。
初中生小朱(化名)是由爸爸带着过来做心理咨询的,他出现了厌学情绪。整个咨询过程,小朱都表现得情绪低落,不说话。他在与陈云建立了信任关系后,才掏出手机找到妈妈的照片说,他想妈妈了,非常想。原来,小朱的妈妈因为生病突然离世,让他悲伤不已。那个给他爱与支持的人永远离开了,他无法接受。小朱对一切失去了兴趣,他不想上学,只想一个人躲起来。经过一个多月的心理干预,小朱情绪逐渐稳定,也重新返回了学校。
“小朱的厌学并非丧失亲人直接导致的,但妈妈的离世成了‘导火索’,让他彻底爆发,失去了一切兴趣。”陈云说,这是比较典型的患者。大家问得比较多的是,最近怎么突然梦到一个去世多年的朋友?这段时间为何感觉特别想念故去的亲人?睡眠不太好,睡着了也会做梦,梦里是去世的父母,每次梦醒都觉得很难受,怎么办?
陈云表示,其实这些都是正常的。清明节的季节特点就易引起失眠、情绪低落等问题,再加上浓厚的祭扫氛围,更易让人想念故去的亲人,所以也不要有过多的心理负担。通过祭扫,完成对亲人的哀悼,也就能恢复正常了。其实,正常的情绪发泄是值得鼓励的,如主动完成仪式、大声哭出来等,都可以很好地寄托哀思,也有利于后续快速恢复正常状态。
面对朋友离世,我们该如何处理这份沉重的哀伤?
一、认识心理创伤:它可能比你想象的更复杂
失去朋友后,我们可能会经历一系列复杂的情绪反应。从最初的震惊、否认,到愤怒、讨价还价,最终到接受。这个过程可能因人而异,但以下几种表现是常见的:
情绪波动:你可能会感到极度悲伤、愤怒、焦虑或无助。这些情绪可能在短时间内剧烈波动。
睡眠问题:失眠或过度睡眠都是常见的反应。你可能会反复梦见已故的朋友,或者因为思绪万千而难以入睡。
社交退缩:你可能会发现自己不想见人,甚至对平时喜欢的活动也提不起兴趣。
身体症状:有些人会出现食欲不振、头痛、胃痛等身体不适。
认知困扰:你可能会不断回想过去,质疑自己是否本可以做些什么来阻止悲剧的发生。
这些反应都是正常的,它们表明你正在经历一个深刻的哀伤过程。正如心理咨询师陈云所说:“在丧失亲人后,每个人都需要一个哀伤的过程,通常是在得知消息后,表现出愤怒、否认,之后是‘讨价还价’,比如会问:‘他是真的去世了吗?’接下来便是接受、修复。这是一个正常的流程。”
二、自我调节:如何在痛苦中寻找力量
虽然专业帮助很重要,但自我调节同样不可或缺。以下是一些实用的自我调节方法:
允许自己感受痛苦:不要试图压抑或否认内心的痛苦,而是要勇敢地面对它,允许自己感受伤痛,宣泄情绪,这是治愈的第一步。可以通过适当的宣泄情绪来释放压力,心理创伤后,很多人会感到悲伤、愤怒、焦虑等负面情绪,这时可以通过写日记、绘画、唱歌等方式宣泄情绪,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释放内心的压力。此外还可以试着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如听音乐、看电影、运动等,转移自己的注意力,缓解心理创伤带来的痛苦。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规律的作息、健康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都能帮助你更好地应对心理创伤。有研究表明,运动可以促进大脑释放内啡肽,这是一种天然的“快乐激素”。
寻找情感支持:与亲朋好友分享你的感受,寻求他们的理解和安慰。如果情况严重,可以考虑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参与社交活动:与他人保持联系,参加社交活动,有助于分散注意力,减轻痛苦。
学习放松技巧:深呼吸、冥想、瑜伽等放松技巧可以帮助你缓解紧张和焦虑。
重构记忆:通过与心理咨询师合作,重新审视创伤事件,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和处理情感。
三、专业帮助:何时需要,如何寻找
虽然自我调节很重要,但有些时候,我们可能需要专业的帮助。以下是一些需要寻求专业心理咨询的迹象:
持续的悲伤:如果你发现几个月过去了,你仍然无法正常生活,每天都被悲伤所困扰。
自我封闭:你开始避免与人交往,甚至对最亲近的人也保持距离。
自责和内疚:你不断质疑自己,认为朋友的离世是自己的错。
身体症状:长期的失眠、食欲不振或其他身体不适。
自我伤害的念头:如果你有自残或自杀的念头,这绝对是一个危险信号,需要立即寻求帮助。
如果你认为自己需要专业帮助,以下是一些建议:
选择有资质的专业人士:真正的心理咨询师需要经过严格的培训和督导,具备专业的资质。你可以查看他们的学历背景、咨询时长和督导情况。
了解咨询师的理论取向:不同的心理咨询师可能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分析等。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咨询师。
初次咨询的感受:在第一次咨询时,注意观察咨询师是否让你感到安全、被理解。如果感觉不对,可以考虑更换咨询师。
费用问题:心理咨询的费用可能较高,你可以询问是否有滑动付费制度,或者寻找学校、社区提供的免费咨询服务。
面对朋友离世带来的心理创伤,我们既需要时间,也需要方法。通过自我调节和专业帮助,我们可以逐步走出哀伤,重新找回生活的意义。记住,寻求帮助并不是软弱的表现,而是勇气和智慧的体现。正如一位心理咨询师所说:“面对突然的丧失,一下子调整不过来引发焦虑情绪时,陈云建议可进行放松训练,如腹式呼吸、正念、慢跑等,若出现重复的体验创伤经验,情绪非常糟糕时,也可以做一些情绪稳定的训练,如蝴蝶拍、安全岛、保险箱技术等。”
最后,我想说,哀伤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它需要时间和耐心。不要强迫自己快速恢复,给自己一些时间和空间,去感受、去疗愈。在这个过程中,你并不孤单,家人、朋友和专业人士都会是你坚强的后盾。相信自己,你有能力走出这段黑暗,重新拥抱生活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