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流刚过乙流又至,专家详解如何应对与预防
甲流刚过乙流又至,专家详解如何应对与预防
近期,乙型流感(简称“乙流”)在全国多地呈现高发态势,引发公众关注。乙流与甲流有何区别?感染后如何应对?又该如何有效预防?本文将为您全面解析。
近来“乙流”悄然登上热搜,不少人表示甲流刚好不久又中招乙流,甚至个别的“天选之子”同时患上甲流和乙流,被喊成“双流人”。
乙流和甲流有何不同?
乙型流感,顾名思义是由乙(B)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病毒性感冒,它有两种亚型:Yamagata和 Victoria。根据国家流感网监测数据显示,当下我国的流行株已由先前的甲流(H3N2)变为乙流(Victoria)。
同为流感家族中的一员,乙流对人群的危害远不及甲(A)型流感。后者曾多次在全球范围内大流行,例如1918年西班牙流感、1957年亚洲流感、1968年香港流感和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并且能感染猪类、鸟类和许多其他动物。
西班牙流感时期的病房
用鸡蛋制作流感疫苗
流感爆发期间的香港某医院
而乙流通常只在人类中广泛传播,往往在当年10月至次年3月间形成季节性流行,且变异速度较慢,感染后可以获得相对持久的保护力。
丙型流感病毒主要侵犯婴幼儿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一般只引起人类不明显或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很少造成流行。
不幸中招,该怎么办?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乙流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典型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咽干、喉痛、干咳等。
对于没有基础性疾病的成年人,症状较轻的,一般建议居家休息,采取对症治疗即可,切勿带病上班、上课。如果发现较为及时,可以服用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玛巴洛沙韦,来改善症状。
注意事项
对于患有基础疾病及免疫力底下人群,或是症状迁延不愈,并出现持续高热、剧烈咳嗽、呼吸困难、呕吐等等重症倾向的,应当及时就诊医治。
如何预防乙流?
作为一种呼吸道传染病,乙流、甲流和新冠一样,主要通过咳嗽和打喷嚏等飞沫传播,少数情况下也可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
因此,常见的呼吸道疾病预防措施对于乙流也同样适用,例如勤开窗、通风、洗手,正确佩戴口罩,流行季避免集会或集体娱乐活动等等。对于人、儿童和严重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及时接种流感疫苗能起到更好的保护效果。
预防流感10则
最后,养成良好规律的作息习惯,均衡饮食,适当体育锻炼,通过提升自身机体免疫力,是我们避免疾病感染的基本方法。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