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AI数字复活技术走红,专家警示法律伦理风险

创作时间:
2025-01-22 05:49:48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AI数字复活技术走红,专家警示法律伦理风险

AI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其中一项令人惊叹的应用是"数字复活"——通过AI技术,人们可以利用逝者生前的照片、视频和文字记录等历史数据,生成其声音、影像和行为,实现与逝者的"跨时空对话"。然而,这项技术也引发了诸多争议:它是否侵犯了逝者的权利?是否存在伦理和法律风险?本文将通过具体案例和专家解读,探讨AI"复活"技术的现状和未来。

从"AI换脸"到"数字复活":技术发展与应用

在南京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某产业园,一家名为"超级头脑"的AI工作室正在为人们提供一项特殊的服务:通过AI技术"复活"逝者。工作室创始人张泽伟介绍,这项服务最初源于一个朋友的请求——他的父亲因意外离世,家人希望用AI技术复刻其声音和形象,与老人进行实时通话。

金女士是这项服务的受益者之一。她通过AI技术"复活"了已故女儿小睿睿,实现了跨越时空的对话。金女士表示:"我感觉好像她又回到我身边一样,而且声音和性格完全符合,跟她生前几乎是一模一样的。"

自去年三月份到现在,张泽伟的工作室已经接到了一千多个相关订单。一些殡葬行业机构也主动找到工作室,希望能合作推出逝者数字生命的订制服务。

法律边界:未经授权的"复活"是否侵权?

近日,复活已故明星李玟的视频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赵精武指出,在没有取得近亲属同意的情况下,对逝者信息进行商业化利用或其他目的,构成了对死者及近亲属合法权益的侵犯。

已故歌手李玟的母亲就"AI复活"视频发布了律师声明,要求涉嫌侵权责任人立即下架相关内容。根据我国民法典第994条的规定,死者的肖像等受到侵害的,其配偶、子女、父母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

伦理困境:技术与人文关怀的冲突

专家表示,目前的人工智能在面对复杂的人文关怀时,还存在诸多技术限制以及难以解决的伦理道德问题。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人工智能伦理与治理中心主任曾毅指出,虽然有些人希望通过数字逝者来慰藉心灵,但这也可能带来隐患,比如使人长期沉迷于与数字逝者的交互,从而产生负面心理影响。

如何避免逝者数字人侵权或用于不法用途?

张泽伟表示,工作室正在从合同和证明文件中摸索出一套法律流程,通过协议和授权证明来约束使用者行为。同时,科技部也在2023年9月发布了科技伦理审查办法,通过建立科技伦理审查制度来预防科技伦理层面的风险。

未来展望:技术发展与伦理治理

中国人民大学未来法治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吉豫表示,我国民法典已经明确规定,任何人不能用信息技术伪造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对于声音合成,民法典也做出了相应规定。此外,自去年1月10日起施行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要求,提供人脸、人声等生物识别信息编辑功能的,应当提示使用者依法告知被编辑的个人,并取得其单独同意。

专家建议,未来需要采用人工智能的技术手段去治理人工智能发展,比如在产品和服务发布前进行人工智能伦理安全检测,确保其符合社会期待,避免潜在的伦理安全风险。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