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滨海论坛展现中国环保实力,中欧合作项目成果丰硕
全球滨海论坛展现中国环保实力,中欧合作项目成果丰硕
2024年12月,全球滨海论坛在阿塞拜疆召开,主题涵盖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全球性议题。在这场国际环保盛会上,中国环保企业再次展现了其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重要角色和贡献。
从“初学者”到“引领者”:中国环保企业的国际崛起
作为中国民间环保公益机构的佼佼者,阿拉善SEE环保组织的发展历程,是中国环保企业走向国际舞台的缩影。
自2009年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首次亮相以来,阿拉善SEE已从一个略显局促的“初学者”,成长为国际环保舞台上的“引领者”。2009年12月8日,在哥本哈根COP15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期间,阿拉善SEE作为中国唯一一个具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咨商会员资格的本土公益组织,包括阿拉善SEE会员在内的200余名中国企业家,联合发布了中国企业界哥本哈根宣言。这是首个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中国企业家代表团,其亮相不仅彰显了中国企业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注与责任,也标志着阿拉善SEE正式登上国际环保舞台。
此后,阿拉善SEE持续追踪气候议题,引领企业行动,积累了丰富的国际环保经验,实现了影响力的显著提升。从坎昆到德班、从多哈到华沙、从利马到巴黎……阿拉善SEE以引领中国企业行动为主线,在气候领域逐渐发力,从曾经的“初学者”成长为“领路人”。
在全球气候人士共同冲刺巴黎协定的关键时期,2015年,阿拉善SEE近20名企业家会员作为近500名会员代表,在COP21边会现场发布了《企业可持续发展北京宣言》,并提交给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这一宣言不仅展示了中国企业家对可持续发展的坚定承诺,也进一步提升了阿拉善SEE在国际环保领域的地位。
深化合作:中欧环境项目的中国贡献
在中国环保企业走向国际的过程中,中欧环境合作是一个重要平台。2024年12月11日,“中欧环境与绿色经济合作项目”(以下简称“中欧环境项目”)二期总结会在北京举办。该项目第二期于2021年7月正式启动,重点围绕生物多样性保护、综合环境政策、重点领域减污降碳、环境污染防治等中欧环境政策部长对话会提出的重点合作领域开展了政策研究、专家研讨、培训、出访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为中欧环境政策制定者和专家提供交流平台,进一步支持中欧环境政策部长对话会,增强中欧在全球环境事务和重点领域的合作。
会议一致认为,中欧环境项目第二期围绕中欧共同关注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昆蒙框架”落实、综合环境政策、工业和交通领域减污降碳、环境污染防治四个领域,开展了形式丰富的合作活动,有效促进中欧就环境治理热点问题达成更多共识,提高环境问题在政府决策中的影响力,为双方乃至全球环境合作树立典范,并为中欧共同应对全球环境问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了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企业在这一合作框架下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SGS成为中国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获得FSC (森林管理委员会) 新欧盟零毁林法案(EUDR)法规模块 (FSC-STD-01-004) 认可的认证机构 (CB)(FSC-A000523)。这一成就不仅体现了中国企业在环保标准认证领域的实力,也为全球环保治理贡献了中国力量。
展望未来:中国环保企业的全球角色
随着全球环境治理进入新阶段,中国环保企业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中国企业在环保技术创新、绿色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具备了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的能力。另一方面,面对日益复杂的全球环境问题,中国企业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加强国际合作。
未来,中国环保企业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技术创新:在清洁能源、废物处理、生态修复等领域持续创新,为全球提供更先进的环保解决方案。
标准制定:积极参与国际环保标准的制定,提升中国在国际环保领域的话语权。
经验分享:将中国在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等方面的成功经验推广到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
人才培养: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的环保专业人才,为全球环境治理输送人才。
在全球滨海论坛这样的国际舞台上,中国环保企业正以更加自信的姿态,为全球环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随着中国环保企业在全球环境治理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更加绿色、可持续的未来正在向我们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