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支架集采:患者省钱,医院增效,企业创新
心脏支架集采:患者省钱,医院增效,企业创新
2021年1月,心脏支架集采政策正式落地,平均价格从1.3万元降至700-800元。三年多来,这一政策不仅大幅减轻了患者负担,也推动了整个医疗服务体系和产业的优化升级。
患者受益:从“用不起”到“放心用”
降价前,心脏支架平均价格高达1.3万元,进口支架更是接近2万元。高昂的价格让许多患者望而却步。2021年1月,向东林老人在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植入心脏支架,每根支架价格从近2万元降至798元。三年多过去,老人生活状态依然良好。
据统计,集采政策实施三年来,累计有超过370万患者植入了中选心脏支架,占心脏支架使用量的95%以上。中选支架使用量从2021年的160万条增长到2023年的218万条,年均增长17%。
医院增效:服务能力提升,医生收入阳光化
随着心脏支架价格大幅下降,越来越多的基层医疗机构能够开展此类手术。开展心脏支架植入手术的医疗机构从2020年的2400余家增加至2023年的3600余家,其中二级医疗机构从1200家增加到近1700家。
湖南省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吴勇军表示,通过结余留用政策,医院将节省的医保资金返还给医疗团队,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在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人民医院,2021年8月成立介入医疗中心后,24小时都能开展支架手术,急性心梗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恢复情况都得到显著提升。
企业转型:产能提升,创新加速
集采政策倒逼企业提升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以蓝帆医疗为例,支架产能从集采前的50万条/年提高到2023年的120万条/年。企业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提升效率来降低成本,同时保持产品质量。
中选企业从最初的8家扩大到现在的10家,包括美敦力、波士顿科学等国际知名企业,以及微创、吉威、乐普等国产大品牌。企业积极参与集采,不仅扩大了市场份额,也加大了研发投入。集采后,新一代铬合金支架使用量占比从60%上升到95%,患者使用的支架实现了迭代升级。
多方共赢:医疗改革的样本
心脏支架集采政策实施三年多来,不仅让患者得到了实惠,也推动了医院服务能力的提升和企业的转型升级。这一政策真正实现了多方共赢,为深化医疗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
正如一位医生所说:“做同样一台支架植入手术,现在可以获得更多阳光收入。这不仅体现了医务人员的劳务价值,也让医疗服务更加透明和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