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血压指南发布,社区落实四大要点解析
2024高血压指南发布,社区落实四大要点解析
社区健康教育是高血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居民防控意识,可以有效控制血压,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近期,美国赖特社区健康中心因致力于提高血压控制率而获得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医学协会的认可,这充分说明了社区健康教育在高血压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2024年8月,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等学术机构正式发布了《2024 ESC 血压升高和高血压管理指南》,9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等学术机构正式发表了“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两部指南对于高血压的定义均延续了≥140/90 mmHg的诊断标准,同时在血压分类、心血管危险分层、启动降压药物治疗的时机、血压控制目标等方面做出了基本一致的推荐建议。
2024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社区健康教育的新方向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于2024年第7期《中华高血压杂志》正式发表。新版《指南》具有以下鲜明中国特色:
- 高血压诊断标准维持140/90 mmHg不变,但强化血压管理以进一步提高高血压控制率的理念得以体现,推荐一般患者(包括65~79岁老年人)诊室血压降至<140/90mmHg,如能耐受应该降至<130/80mmHg。
- 高血压分级保留3 级高血压。因为我国3级高血压患者超过2000万人,这部分患者的诊断和干预策略与风险较低的1、2级高血压有着显著不同,需要特别关注这部分患者并进行积极监测与治疗,避免发生靶器官损害。
- 重视高盐饮食、肥胖、增龄等我国重要的高血压危险因素,并分别给出了这些危险因素的干预措施。
- 对中医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此外,2024版《指南》新增了13项内容,包括新增“我国高血压防控计划和项目”章节、新的血压测量方法、提出新的治疗理念等。
社区健康教育:如何落实新指南?
利用新技术,创新血压监测方式
新指南推荐使用自动诊室血压测量和可穿戴设备血压测量。社区可以配备这些设备,定期为居民提供血压监测服务。同时,鼓励居民使用家用血压计进行自我监测,通过手机APP等工具记录血压数据,便于医生远程指导。
开展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
新指南对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进行了大篇幅更新,提供了更多基于中国循证医学证据的建议。社区可以组织健康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主题的健康讲座和活动,帮助居民改善生活方式。
针对不同人群开展精准教育
- 对于高血压前期人群(血压130
139/8089 mmHg),重点是预防其发展为高血压。社区可以通过健康教育,提高他们对血压管理的重视程度,鼓励其定期监测血压,改善生活方式。 - 对于已确诊的高血压患者,重点是控制血压达标。社区可以建立患者档案,定期随访,提供用药指导和生活方式干预。
- 对于老年人,特别是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要关注其血压控制目标的个体化。新指南建议将收缩压控制在130~139 mmHg,社区医生在制定治疗方案时要充分考虑患者的整体状况。
发挥中医药优势
新指南首次将中医药治疗高血压列入治疗方法之一。社区可以邀请中医专家开展讲座,普及中医药在高血压管理中的应用,如中药调理、针灸、按摩等。
未来趋势:智慧医疗助力社区健康教育
新指南新增了“高血压互联网医疗”章节,这为社区健康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通过建立社区健康管理系统,可以实现:
- 居民健康数据的实时监测和管理
- 在线健康咨询和用药指导
- 健康教育课程的线上直播和点播
- 患者之间的互动交流
智慧医疗不仅提高了健康管理的效率,也使健康教育更加便捷和个性化。
社区健康教育是高血压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不断创新和优化教育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居民的健康素养,控制血压水平,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随着2024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发布,社区健康教育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