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鹅养殖示范基地:致富路上的“鹅”声嘹亮
扬州鹅养殖示范基地:致富路上的“鹅”声嘹亮
“嘎嘎嘎……”在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区波罗镇的一处养殖基地里,5000只从扬州远道而来的鹅苗正欢快地觅食。这是扬州鹅养殖示范基地落户横山的首批“居民”,它们的到来,不仅为这片土地带来了生机,也承载着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新希望。
扬州鹅:一只“神奇”的鹅
扬州鹅,又名三花鹅,是中国著名的优良鹅种。它体型较大,成年公鹅可达13-15斤,母鹅也能长到9-10斤。最特别的是,它们的头部有三处黑色的毛发,因此得名“三花鹅”。这种鹅不仅长得壮实,还特别能生,年平均产蛋量可达40-50枚,是名副其实的“生蛋高手”。
更让人惊喜的是,扬州鹅的适应能力极强,无论是寒冷的北方还是多雨的南方,它们都能茁壮成长。这种“不挑环境”的特性,让扬州鹅成为养殖业的宠儿。
“扬州鹅+横山”:一场跨域的“联姻”
横山区位于陕西省北部,与江苏省扬州市相隔千里。然而,正是这5000只鹅苗,将两地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我们采用的是‘党支部+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扬州援陕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范维维介绍道,“这种模式既能发挥党支部的引领作用,又能调动农户的积极性,还能借助合作社的专业优势,是一个多方共赢的好办法。”
据了解,这批鹅苗将在三个月后出栏,预计每只鹅可带来40至60元的净利润。虽然时间不长,但村民们已经看到了增收的希望。“扬州鹅不仅长得快,还特别能吃草,我们的果园地、玉米地、苜蓿地都成了它们的‘食堂’,”一位农户兴奋地说,“这不仅节省了饲料成本,还能改良土壤,真是一举两得!”
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扬州鹅养殖示范基地的建设,是横山区深入推进扬榆协作,开拓特色养殖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这种跨区域的产业协作,不仅为横山带来了优质的鹅种,更带来了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
“我们不仅要让村民学会养鹅,还要教会他们如何养好鹅,”范维维表示,“我们定期会派技术人员来指导,确保每一只扬州鹅都能健康成长。”
为了进一步提升产业效益,基地还计划建设农村电子商务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的销售模式,将扬州鹅销往全国各地。同时,他们还打算开发“鹅文化”旅游项目,让游客既能观赏鹅群,又能品尝鹅肉,还能购买鹅产品,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我们相信,随着扬州鹅养殖产业的不断发展,横山的乡村振兴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范维维信心满满地说。
“小鹅苗”里的“大文章”
“别看这些鹅苗现在还小,但它们可是我们村里的‘金凤凰’!”波罗镇的一位村民笑着说。这句看似玩笑的话,却道出了扬州鹅养殖示范基地的深远意义。
它不仅是一个养殖项目,更是一篇关于乡村振兴的大文章。通过东西部协作,不仅让横山的村民们学到了先进的养殖技术,还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富裕生活的大门。更重要的是,这种“输血+造血”的模式,为当地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随着扬州鹅养殖示范基地的不断壮大,我们有理由相信,横山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