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六岁儿童医院抱错引发家庭伦理困境,《如父如子》中国上映

创作时间:
2025-01-22 01:39:48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六岁儿童医院抱错引发家庭伦理困境,《如父如子》中国上映

《如父如子》是日本导演是枝裕和2013年的作品,今年12月在中国内地上映。影片讲述了一个日本安逸的中产家庭突然得知他们6岁孩子出生时在医院被抱错而陷入家庭伦理困境的故事。影片于2013年9月28日在日本上映。2013年5月18日在法国戛纳首映,2013年5月25日荣获第6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奖。

01

血缘与养育的探讨

《如父如子》这部电影通过展现两个家庭因孩子抱错而引发的伦理困境,探讨了血缘与养育之间的关系。影片中,福山雅治饰演的成功企业家与中川雅也饰演的普通电器店主,代表了不同的社会阶层和教育理念。他们在面对“亲生”与“养育”的抉择时,内心的挣扎和痛苦反映了现代社会中家庭与社会压力的多重挑战。这部电影不仅是一部家庭伦理剧,更是对当代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

影片中的良多和斋木,他们两人不同的生活态度也形成了反差。你想活出什么样的人生?是像良多一样刻苦、奋进、步履不停?还是像斋木那样松弛、躺平、得过且过?电影不动声色地塑造出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状态,前者住在“宾馆一样的房子”里,过着优渥但忙碌的生活,后者以卖电器为生,没有很高的社会地位,但和家人相处其乐融融。两种不同的人生观投射下来,形成两种不同的父子关系,良多父子是上对下的传统父子关系,斋木父子之间更加平等,更合乎人的自然状态。

关于母子关系,妈妈总是对孩子付出最多情感,野野宫绿对庆多的爱和对琉晴的爱是相同的,都是出于母职本能的爱,这种爱与日俱增,带着母性光辉而永不褪色。夫妻关系中,作为城市精英的良多对于家庭职责的缺失影响着夫妻之间的情感,二人主外和主内职责的明确划分,考验着他们恰当协调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能力。社会层面,贫富差距、社会戾气、伦理道德等问题也在电影中被一一探讨。

02

社会影响

是枝裕和的电影以含蓄、克制、言有尽而意无穷著称,这些电影聚焦家庭和人的关系,总是能让父子、母女、夫妻、婆媳、兄弟姐妹等之间的情感,在精心营设的情境中,不温不火、不紧不慢地渗透出来,乃至于一个看上去简单、短暂的对话片段,却能够衍生出洋葱一般一层又一层的解读,剖去人物对白所表达出的表层含义,还有更多情感暗含在人的眼神、动作、微表情中,三言两语,点到为止,尽在不言中。

电影《如父如子》的故事简单到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一次抱错婴儿事件为两个完全陌生的家庭带来一系列的联系与矛盾,但故事之外,围绕“抱错婴儿”这件事的原因与影响上,导演探讨出了许多内容。先是正如这个翻译得“信、达、雅”的片名所揭示的那样,电影探讨了父子关系,所谓如父如子,指出了一种模糊的状态,按照血缘、按照亲情,可以分成不同的四对父子,但无法确定谁是谁真正的父亲、谁是谁真正的儿子,是一种如同父亲、如同儿子的关系,再根据片中人物选择划分标准的行为,探讨“血缘”和“陪伴”孰轻孰重的问题。良多不是那种会陪着儿子放风筝的人,这和他自己的爸爸良辅很像,庆多拍照时喜欢歪头,这和他的爸爸良多很像,琉晴喝饮料时喜欢咬吸管,这和他的爸爸斋木很像,因此片名还有一种“像父亲,像儿子”的含义,父子相处的模式不同,从儿子身上总能看到父亲的影子,因此电影探讨了家庭教育的问题,而在育儿之外,家长也在一起成长。

更加关键的是,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是枝裕和秉承“无为而治”的思想,只抛出话题,不给出定论。当线性时间中的人只能从两个相互排斥的选项中选择一个的时候,选择哪一个,都同时会产生好处和坏处,因此可以说,无论选择哪一个,都是正确答案。判断的唯一标准就是去经历,听从内心,在时间的长河里慢慢游渡,游渡本身,就是意义本身。也正是这样的设置,从一个简单的故事里,电影讨论了不同的人生抉择、不同的父子关系、现代社会发展的病症和解决难题的原则等。讲述简单的故事、实现丰满的表达,这形成了是枝裕和电影的“空”与“满”的辩证关系,表面上的“空”不一定就是“空洞”,还有可能是“空蒙”“空灵”,以此来达成内里的“满”。

03

艺术特色

是枝裕和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同理心,谱写了一首既尖锐又温柔的诗篇,细腻地描绘了父爱中苦乐参半的起伏变化。它不仅是对家庭关系的深刻探讨,更是对人性、成长与亲情的深度挖掘。是枝裕和通过这部电影,进一步巩固了他作为小津安二郎继承人的地位,展现了他在家庭题材领域的卓越才华和深刻洞察力。

趣味性构成了这部电影的独特基调。尽管影片的开场设定略显沉重,但观看时却如同在清澈透明、阳光斑驳的泉水中嬉戏,别有一番乐趣。作为勤勉尽责的家庭支柱,良多却很少感受到劳动带来的回馈;而雄大虽是一个喜欢闲逛的人,但只要他一踏入家门,孩子们便欢呼雀跃,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值得一提的是,那些清脆悦耳的尖叫,成为镜头下最为真挚、温暖的瞬间。影片以其独到的视角呈现了孩子们丰富的内心世界与思维脉络。是枝裕和的此番创作,与其说是导演艺术的璀璨展现,不如说是一场专业级纪录片式的细腻捕捉。对于那些熟悉他早期作品的观众而言,他早已是捕捉儿童神韵的大师级人物。在这部影片中,他再次施展了其标志性的手法,将摄像机巧妙地置于中景位置,让孩子们如同场景的灵魂一般,自然而然地引导着故事的走向。这一理念如同一条情感深沉而丰富的线索,贯穿了整部影片。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