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城市更新,百姓的心愿是“路标”
石家庄:城市更新,百姓的心愿是“路标”
石家庄复兴大街和北三环市政化改造项目全线通车,成为城市更新的标志性工程。这一项目不仅改善了交通状况,还提升了城市品质,成为百姓心中的“民心工程”。
与路网融合,连通71条市政道路
家住北高营村的刘之英,曾被门口的路困扰多年:一出门就是北三环,可想开车上去还得绕道胜利大街。随着北三环辅路修通,他的烦恼终于消散了:“出门就从体育大街上北三环,不管往西走还是往东走,都方便得很!”
受益的还有周边的企业。“以前想要送货到正定,只能绕道南二环、东二环再走107国道,得一个多小时。”位于栾城区的顺心配货站总经理李会军,以前最怕配送“娇气”水果,生怕路上一耽搁捂坏了。如今,他再也不担心了,走复兴大街20分钟准到。运输成本也大大降低,配货站十几台车,一年能省几万块钱。
为了方便群众出行,复兴大街全线新建滹沱河大桥1座、泊水桥1座,新建及拼宽桥梁15座、隧道3座、立交6座,设置出入口15对;北三环全线设桥梁25座、立交9座,设置进出口18对。两条路共连通71条市政道路。
“如果说两条主路拉开了城市框架、拓宽了交通‘大动脉’,那么此次辅路的贯通,则进一步畅通了城市‘微循环’,重构了城市骨架路网。”石家庄交投集团所属交投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永刚说,两条路已成为省会高效便捷、内畅外联的现代交通路网体系中最重要的支撑。
5月12日拍摄的石家庄市复兴大街泊水桥。河北日报记者 史晟全摄
与景观融合,见缝插针用好公共空间“边角料”
草木错落有致,小路蜿蜒曲折……在复兴大街和中山路交叉口,白佛隧道的洞顶上,多了一个“小而美”的公园。“别看它小,功能还挺齐全,塑胶步道、夜景亮化、停车场全都有,来的人越来越多。”自打家附近建起这个小公园,张海英老两口就成了“常客”。
这个位置是原高速路拆除高达七八米的路基后,车辆通过新建的隧道下穿地面通行而过,路面上腾出来的地方,打造出的一块绿色新空间。
“还空间于城市、还绿地于人民、还公共配套服务于社会”的城市更新理念,在这两条路的改造过程中处处可见。见缝插针,用好公共空间“边角料”,正是在修路中“蹚”出的一条新路。
一路向南,行驶在复兴大街,最大的感受是美。气势雄伟的南三环互通立交旁,粉红的月季、常绿的松树,让人目不暇接;飞虹般的泊水桥边,依偎着碧绿的河水,一座水岸花园成为推窗可见的风景……
两条路的市政化改造,共实施绿化面积476万平方米,大多数正是脱胎于路两边、桥下方、立交区、隧道顶部的“边角料”。分散的绿地和公园“串珠成链”,高颜值的快速路成了居民幸福感的来源——主路车流如潮畅通无阻、辅路四季斑斓美不胜收,为城市增添了别样的风情。
5月8日,车辆在石家庄市复兴大街白佛隧道行驶。河北日报记者 史晟全摄
与民意融合,怎么设计、建设听老百姓的
“五一”期间,王永刚又一次来到市区东北部的复兴大街绵河道附近。夕阳西下,看着眼前的车水马龙,他倍感欣慰。
这里是最让王永刚难忘的改造节点。在征求意见时,不少市民反映,这条路交通流量大,希望能增设出入口解决拥堵问题。“对周边群众进行调研后,发现原有设计思路和实际需求有出入,这给我们上了很有意义的一课。”王永刚说,城市更新既要符合城市发展需要,又要满足群众诉求,这是一个大课题。
最终,他们采纳了群众意见,优化调整了出入口位置。困扰多年的拥堵问题解决了,周边百姓纷纷点赞:“路畅了,心也顺了。”
城市更新,如何连接民心?
“如此大规模的民生工程,怎么设计、建设,要听老百姓的。”王永刚介绍,以复兴大街为例,先后3次将设计方案与效果展示面向社会进行公示,线上线下收到群众建议近2000条。
而今,这些“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金点子,都反馈在两条路的新面貌里。通过主路入地、释放地面空间,打通扩容东西交通,解决学苑路天桥交通疏解能力不足的瓶颈问题;通过补齐辅路与慢行系统、主辅分离等措施,裕华路互通区域的拥堵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