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朝鲜战争时期,志愿军“三三制”战术有何弱点?是时候说出真相了

创作时间:
2025-01-22 04:02:54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朝鲜战争时期,志愿军“三三制”战术有何弱点?是时候说出真相了

“三三制”战术是解放军在长期战争实践中总结出的一种班组突击战术,曾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朝鲜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任何战术都有其局限性,“三三制”也不例外。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经典战术在朝鲜战争中的弱点。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入朝作战,而志愿军在和美军进行战斗时,便使用“三三制”战术,让装备精良的美军吃尽了苦头。

其实,“三三制”就是我军的一种班组突击战术,战术核心就是将1个班或单位,分成3个战斗小组,每个战斗小组由3人构成,呈三角状分别负责进攻、掩护和支援。

同时,“三三制”战术的最大优势,就是用有限的兵力,消灭掉可观的数量级敌军,提高部队的作战灵活度和效率。

当然,任何军事战术都不是无敌的,而被称为我军王牌战术的“三三制”战术,同样是有着弱点和局限性。

简单来说,“三三制”战术,就是在空间上拉长了攻击纵队,并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增加了攻击频率和攻击时长,逐渐消耗掉敌军的有生力量。

所以,它的缺点也很明显,为了避免在进行火力侦察和短兵互射阶段的的伤亡,便会增加攻击的纵深和宽度,从而极大分散了兵力。

那么,一旦有战斗小组打开缺口后,很难有多余的兵力及时跟进。即便是给攻击尖刀部队提供了手榴弹和一系列自动武器,但是数量级别完全不够,无法做到持续的缺口突破。

正是因为这种原因,在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便喜欢和我军打阵地战,可以在拥有基本士气的军队上,和我军展开持续战斗,达到以伤换伤的战术目的。

所以,解放军在攻打黄维兵团时,位于战斗核心区大王庄附近的国民党军队,便采用自动武器加刺刀的反突击战术。

当时,我军在使用三三制战术,成功打开缺口后,便和国民党军进行了旗鼓相当的对决,但是代价双方伤亡都很大。

所以说,虽然“三三制”战术的确提高了我军的攻击效率和作战灵活性。但是,就是因为灵活性,导致时间和空间上都分散了兵力,进而导致无法集中攻击强度。

那么,接下来就是其进攻能力较差,即便是依靠突出部队打开缺口,突破敌军的薄弱防御环节后,由于兵力上的配备限制,后续进攻会出现明显的后劲不足现象。

然后,“三三制”战术的运用,对于士官老兵的需求量极大,基层要是有够多的身经百战的老兵,才能做到每三个人配备一个有能力带队的老兵或者士官,即便在和上级指挥机构失去联系的情况下,依然能够根据战场态势进行攻防转换战斗。

在朝鲜战场,刚开始吃尽苦头的美军,后期也逐渐摸清了三三制战术,包括穿插分割的特点,并找到了应对方法,就是利用美军的重武器装备,包括装甲支援、后方的陆、空火力,对我军形成合围夹击。

其实,三三制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降低伤亡,而要降低伤亡,那就必须要避免兵力过于集中使用,兵力分布自然就分散了。

正如我前面所讲,攻坚战斗强调的就是,撕开敌军缺口后迅速将部队送到缺口。如果部队过于分散,也没有过高的机动能力,自然就失去了最佳缺口进攻时机。

一旦敌军反应过来,而且布置的防御阵地还有纵深,就能很快调集部队来堵住被我军“三三制”突破的缺口。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用“三三制”战术,那就无异于“添油战术”,实为兵家大忌。

同时,一旦战斗进入白热化阶段,班组老兵的牺牲速度,也是远高于新兵的成长速度,那么“三三制”战术也就会丧失实施战斗的基础。

实际上,“三三制”战术就是一个很基础的步兵战术,是基于早期我军的轻武器科技水平发展而来,其实施的空间和时间,也都是需要具备适应条件的。

总结一下,就是“三三制”战术的弱点在于,导致兵力过于分散,火力输出强度不足,对地形较依赖,以及后勤支援挑战等问题。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