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黄轩医师提醒:晚餐时间影响心理健康

创作时间:
2025-01-21 17:01:41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黄轩医师提醒:晚餐时间影响心理健康

“晚上8点后吃晚餐,抑郁风险增加101%,焦虑风险增加78%。”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最新医学研究得出的惊人结论。胸腔暨重症医学科医师黄轩根据一项大规模研究发现,晚餐时间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还与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

01

研究揭示:晚餐时间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这项研究追踪了不同工作模式(白班、晚班和休息日)下,人们的饮食习惯与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发现,当早餐和晚餐的间隔时间超过12小时,抑郁和焦虑的风险显著增加。具体数据如下:

  • 白班人员如果9点后吃早餐,抑郁风险增加73%,焦虑风险增加79%
  • 如果晚上8点后吃晚餐,抑郁风险更是飙升101%,焦虑风险增加78%

这一发现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一项研究结果相呼应。该研究分析了中国民航健康队列中22617名机组人员的数据,发现不规律的饮食节律与抑郁、焦虑风险增加有显著关联。例如,早班时晚餐时间晚于8点,焦虑风险增加78%,抑郁风险增加101%。

02

为什么晚餐时间会影响心理健康?

人体的生物钟调控着我们的生理和心理状态,而饮食是影响生物钟的重要因素之一。不规律的饮食习惯会扰乱生物钟,进而影响大脑中的神经递质水平,如血清素和多巴胺,这些神经递质与情绪调节密切相关。

此外,晚餐时间过晚会导致血糖水平波动,影响睡眠质量,而睡眠不足又是导致情绪问题的重要因素。研究还发现,饮食不规律的人往往伴随着其他不良生活习惯,如缺乏运动、社交活动减少等,这些都会对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03

如何调整晚餐时间以维护心理健康?

基于研究结果,专家建议将早餐和晚餐的间隔控制在12小时内。例如,如果7点吃早餐,最好在19点前吃完晚餐。同时,保持每天的饮食时间相对固定,避免频繁变动。

对于工作时间不固定的人群,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1. 提前规划:根据工作安排提前规划用餐时间
  2. 健康零食:如果无法按时吃饭,可准备一些健康零食避免过度饥饿
  3. 调整进食顺序:如果晚餐时间晚,可以先吃一些蔬菜和蛋白质,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04

饮食习惯与心理健康:更广泛的关联

除了用餐时间,饮食内容同样重要。西班牙的一项研究发现,经常食用快餐的人患抑郁症的风险增加51%。相反,富含B族维生素、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有助于预防抑郁。

因此,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是维护心理健康的基石。建议:

  • 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 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
  • 控制加工食品和高糖食品的摄入
  • 保持规律的用餐习惯

晚餐时间看似是一个小习惯,却可能暗藏风险。黄轩医师的研究提醒我们,关注饮食规律不仅是身体健康的需求,更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通过调整晚餐时间,我们或许能为自己的心理健康筑起一道防线。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