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手机快充,到底是充电头还是数据线说了算?
一文看懂:手机快充,到底是充电头还是数据线说了算?
又到了暑假换新机的季节,很多用户发现自己的手机虽然支持快充,但充电速度却不如预期。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是充电器没选对,还是数据线不合适?亦或是需要在手机设置中进行调整?本文将深入探讨手机快充的关键因素,帮助读者正确选购充电设备。
快充与充电器的关系
提及手机快充,大家都知道得用快充充电器,也就是得看充电器输出的最大功率,功率越大充电速度越快。
道理大家都懂,然而很多用户在选择充电器的时候,仅仅只看它们的最高功率,像市面上很多 100W 的氮化镓,大家默认它输出最高 100W,也就是能为手机进行 100W 快充。
如果是单口充电器还好,有的用户买的是多口快充充电器,那 100W 快充的实际功率可能就有所不同。
像同样是 100W 功率的快充充电器,搭载 3 个充电口后的输出功率为:
- 单一 Type-C 1 接口:100W
- Type-C 1+2 接口:60W+40W / 40W+60W
- Type-C 1+2 +USB 1 :45W+30W+18W
这也意味着两个接口都在使用的时候,哪怕是接个 LED 灯使用,100W 的氮化镓充电器实际功率也就只有 65W。尤其是苹果 Lighting 口数据线,即便你插上不用,它也会有小电流,也就占用了一个接口,导致另一个充电口无法跑满 100W。
数据线对快充速度的影响
充电器通常作为功率的主要输出,需要用到数据线进行电流传输,实现手机的快速充电。
然而数据线的质量与导电性能,往往对充电功率起着重要影响,甚至还决定给手机电池充电的功率最大值。
理论上,数据线越短,充电功率越高;数据线越粗,电阻与发热也越大,充电效率降低。
然而这不是绝对的。实际使用的数据线长度最长也就 1~2m 左右,还没达到影响到充电功率的地步,除非是十几二十米长的数据线,那就会明显影响充电功率。
数据线的粗细,也不一定会降低充电功率,像现在动辄上百瓦的大功率快充,往往需要数据线支持更高的 5A 电流,以至于数据线内部需要更多的“载体”,也就显得更粗,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快充线都会偏粗一点。
但有些不良商家会把充电线的线径做的细小,而且还用更便宜的线材,原本一条充电线的价格可以做多三四条线,赚得更多。
如果使用这些便宜“缩水”的充电线,一旦充电的过程中功率过大,则容易发生过载导致温度升高、表皮绝缘层熔融,轻则短路,重则自燃造成火灾险情。而且用这些充电线长时间给手机充电,还会导致接触点的短路、过载等问题,破坏手机内部结构,造成数据损坏。
另外,现在数据线一旦充电功率超过 60W,则需要 E-Mark 认证,也就是需要内置 E-Marker 芯片,通常厂商会以此为卖点在详情页上表明内置了 E-Marker 新品,所以也就更好的识别了。
其实在手机快充的过程中,充电器好比是水龙头,而数据线则是水管,手机则是空桶,要想空桶更快的装满水,需要充电器的出水(功率)大,水管粗且不过长(阻力小),这样手机这个空桶才能更快的充满。
所以大家以后不要再随便拿条数据线,接上充电器就充电了,要想快速充电,需要看清充电器支持的快充功率,数据线是否支持,两者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