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城市更新行动提速,完整社区建设聚焦“一老一幼”

创作时间:
2025-01-22 01:23:10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城市更新行动提速,完整社区建设聚焦“一老一幼”

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在2024年的工作任务中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其中包括“再改造一批城镇老旧小区”“建设一批完整社区”等与居住社区相关的要求。社区建设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社区环境及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居民的生活体验和幸福指数。补足社区服务短板,是提升居住社区建设质量、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的有效举措,更是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渠道。

2022年发布的《关于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中提出完善社区服务设施,规划建设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幼儿园、托儿所、老年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站。近期发布的《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及《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导则(试行)》两个文件中,明确表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以务实、可及为导向,聚焦创造高品质生活,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有机嵌入社区、公共服务项目延伸覆盖社区,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人民群众的幸福家园。

策划补足服务功能:人民满意是核心,“小”社区有“大”需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实施方案》曾提出的总体要求之一是:保障基本、优质普惠。目的是面向城市老旧社区居民,要优先和重点提供急需紧缺服务,确保补足的服务设施便捷可及、质量有保障。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李晓江近期在接受采访时强调,未来哪里生活好公共服务好,人就会往哪里流。因此,在补足服务功能上,最关键是人民满意的服务供给。

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0~14岁人口总量为2.53亿人,占比达17.95%;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总量为2.64亿人,已占到总人口的18.7%。其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比达63.89%。由此可见我国一是人口老龄化程度继续提高,人口老龄化速度明显加快,二是少儿的人口占比逐步回升,三是城镇人口比重逐年上升,在城市社区中生活的人口也越来越多。

社区虽小,但承载着千家万户。无论老旧社区空间规模大小,老、青、少不同年龄段居民关心的问题都存在共性,聚焦于吃饭、看病、上学、交通、社区环境等方面。老年人侧重关注日间养老照料、基本的医疗和康复训练服务、社区食堂、棋牌室、书画室、舞蹈室及儿童活动游戏的服务设施。青年人则对社区健身运动场地、社区书屋、便利的交通、儿童托管等服务的供给更为关注。

伴随城市的发展,各年龄群体都在不断追求更高的生活服务品质。因此在补足老旧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时,应首先关注各年龄阶段人民的真实需求,使其能够享受到优质普惠的服务。

存量空间更新改造:全龄友好是目标,“老”“幼”群体要重点考虑

《实施方案》还提出统筹谋划推进设施建设和服务嵌入,优先保障设置婴幼儿托位、具有短期托养功能的护理型养老床位的必要空间。其中“一老一幼”是关键,在社区生活中,老年及儿童群体参与社区生活的时间比重更高,要更关注“老”和“幼”的空间需求。

因此,在存量空间更新中,要解决急需陈处的适老宜幼服务空间。一方面养老服务可以提供日间照料、康复训练、助餐食堂、送餐上门、社区图书馆、书画练习等服务,为老旧社区的老年群体提供基本的日常生活服务。另一方面可设置托育托幼中心,可提供03岁幼儿的托育服务和712岁儿童托管服务。此外,还可以策划将面向儿童的四点半课堂与老年大学课堂相结合,形成老幼结合的特色课堂,充分激发代际交流,让儿童与老年人进行文化学习交流,增强老年人的幸福归属感,强化儿童的多元陪伴需求。

满足老幼结合、代际交流的功能复合理念,在空间更新中则需要合理的功能布置及便利的流线设计,将面向“老”“幼”的服务空间结合设置,增加活动空间的交集。同时,嵌入家政便民、社区助餐等功能,为老幼群体提供一站式的便利服务。从而提高该群体的生活质量,让老年人及儿童更便利、更自主地在社区中生活,延长或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提高生活幸福感,构建高度包容友善的社会环境。

整体规划到细节推敲:系统把控是关键,“虚”和“实”要统筹兼顾

在设施的实际改造中,还要系统把控设计细节,确保设施服务的实用化。首先,改造的重中之重是安全,包括建筑结构的安全可靠性、内部空间地面的平整防滑、避免使用坚硬的造型、充足的照明环境、齐备的安防与监控设施等各方面。其次,还应重视无障碍设施及空间设计,包括出入口坡道设置、无障碍卫生间、电梯或楼梯无障碍升降机等方面。

此外,统筹考虑人群的行为及心理特点,确保设施服务的精准化。以老幼群体为例,老年人身体机能方面可能存在视力下降更明显、步态变缓、平衡感下降、四肢把握力和灵巧性的下降、体能耐力较弱等情况。心理活动方面存在记忆力减退、理解能力下降、精神注意力集中困难、社交活动减少后带来的精神孤独等情况。儿童在身体机能处于不断成长的阶段,其身高与成年人存在明显差异,其心理活动还处于探索认知的阶段。因此,应统筹掌握“虚”的行为心理特点,系统匹配“实”的空间细节,方能确保高质量的社区公共服务供给。

在完善补足城市社区服务设施时,社区不应因空间“大”“小”区别对待,人的需求永远是核心问题;工作目标应兼顾全龄群体,“老”“幼”等特殊群体的需求要特别关注;具体设计工作,要统筹考虑“虚”和“实”两方面的因素。处理好“大”和“小”、“老”和“幼”、“虚”和“实”这三对关系,才能精准化、实用化、规模化地落位城市社区嵌入服务设施,建设高品质的完整社区。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