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山东利津:科技创新破解盐碱地难题,特色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创作时间:
2025-01-22 02:57:38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山东利津:科技创新破解盐碱地难题,特色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黄河三角洲中心地带,一片片盐碱地上正孕育着新的希望。近年来,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充分利用黄河滩区的独特地理条件,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不仅破解了盐碱地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的难题,还有效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

01

科技创新破解盐碱地难题

利津县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全县耕地面积81.65万亩,其中盐碱耕地达53.73万亩,中度、重度盐碱地占比高达57.2%。如何做好盐碱地综合利用文章,成为当地农业发展面临的首要难题。

近年来,利津县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山东省农科院等科研机构深度合作,通过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等措施,成功实现盐碱地小麦平均亩产超千斤。2023年,农业农村部重点推广小麦品种“轮选49”在轻度盐碱地块根系深达一米二,获得广大种植户认可。中国农业大学新品种“农大761”在含盐量3.56‰的地块亩产达到569.3公斤,创下了盐碱地块高产纪录。

科技创新不仅提高了粮食产量,更为特色农业发展开辟了新路径。在距离入海口70多公里的盐窝镇,当地创新性地将盐碱地用于滩羊养殖,打造出一条产值达67亿元的全产业链条。2023年,盐窝镇被中国肉类协会授予“中国肉羊小镇”称号。

02

特色产业串珠成链

如今的利津县黄河滩区,红富士苹果、玫瑰、滩羊等特色产业蓬勃发展,犹如一颗颗明珠串珠成链,共同绘就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

在盐窝镇老董村,300多亩红富士苹果喜获丰收。依托黄河滩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当地大力发展苹果产业,不仅提高了农业效益,更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渠道。

一朵玫瑰花能催生一条产业链。在盐窝镇“善地善行”有机玫瑰园,通过深加工技术,玫瑰花被开发成鲜花饼、玫瑰纯露等20多种产品,亩产值从9000元跃升至7.5万元,提升了8倍多。

作为“东方对虾故乡”,利津县还引进了通威渔业南美白对虾智慧化养殖项目,建成了全国单体规模最大的循环水对虾养殖基地。凯盛浩丰现代智慧农业示范园则成为全国首例完全采用地源热泵系统采暖制冷的智能温室项目,7.1万平方米的智能温室每年可为盒马鲜生、叮咚买菜等平台供应大量高品质樱桃番茄。

03

三产融合激发新动能

利津县坚持走一二三产业融合、农文旅联动发展的路子,围绕生产、加工、仓储、物流等领域推进乡村振兴产业项目,着力构建农业全产业链条。

在凤凰城街道,一座投资1.81亿元的现代智慧农业示范园拔地而起。通过综合运用荷兰文洛式智能温室、地源热泵采暖制冷、滴箭灌溉等先进技术,这里已成为黄河三角洲地区数字化农业的新标杆。

黄河口滩羊产业园则通过物联网、基因管理、胚胎培育、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建成全国首座5G智能化健康养殖示范基地。不仅提高了滩羊品质,还带动了当地农户增收,推动了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同时,利津县还打造了“老街长巷”、东津渡教育康养度假区、金河滩乡村旅游度假区等一批重点项目,高质量推进利津老城里、老街长巷三期、黄河人家风景区等文旅项目建设,举办东津渡“大河宴”美食节、老街长巷“黄河非遗大集”等活动,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其中,“凤凰城魅力滨河”旅游风景道入选全省旅游风景道,“老街长巷非遗街区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入选全省首批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04

政策支持汇聚发展合力

为推动特色农业发展,利津县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支持,2023年争取到中央财政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资金100万元。同时,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上半年新增备案家庭农场21家,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

当地政府还注重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如凯盛浩丰、道合药业等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带动当地农业转型升级。此外,利津县还积极引进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发展智慧农业,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

科技创新、产业融合、政策支持,多重力量汇聚,为利津县黄河滩区特色农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如今的利津,正以特色农业为引领,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