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治团队完成2300例肝移植,设立慈善基金救助贫困患者
郭文治团队完成2300例肝移植,设立慈善基金救助贫困患者
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有这样一位医生,他带领团队完成了2300多台肝移植手术,实现了多项技术突破,为无数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他就是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移植中心主任郭文治教授。
从医20余载,完成2300多台手术
郭文治从事肝移植工作已有20余年,带领团队完成2300多台肝移植手术,其中包括多项技术突破:
- 国内首例同卵双生活体供肝肝移植
- 儿童供肝成人肝移植
- 门静脉闭塞终末期肝脏移植
这些突破不仅展示了郭文治团队的技术实力,更为许多原本无望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设立慈善基金,帮助贫困患者
在临床工作中,郭文治深知许多肝移植患者家庭已债台高筑,手术费用成为他们最大的障碍。为此,他促成设立了河南省慈善联合总会肝胆相照基金,专门用于帮助贫困家庭的患儿。该基金为18周岁以下的困难先天性胆道闭锁患者提供慈善援助,确保他们能够免费接受肝移植手术。
这一善举让许多贫困家庭的患儿重获新生,展现了医者仁心的大爱精神。
科研创新,推动学科发展
郭文治不仅在临床手术上成绩斐然,在科研领域也成果丰硕。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获得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发明专利9项。2017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8年获评“中原大工匠”,今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确定为“大国工匠”培育对象。
在科研合作方面,郭文治与厦门大学医学院彭志海教授团队紧密合作,开展多项研究:
- 构建他克莫司首剂用药模型,研究成果发表于《柳叶刀》旗下eClinicalMedicine杂志
- 发现低PANX1与肝移植术后MRSA感染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
这些科研成果不仅提升了肝移植手术的成功率,更为患者术后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匠心精神,患者至上
郭文治常说:“当医生容易,当好医生不容易。除了高超的医术和刻苦钻研的精神,还要能想病人之所想,能急病人之所急。”他每天早上7点就开始查房,24小时手机开机,随时准备处理紧急情况。在他的带领下,团队成员也养成了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力求每台手术都达到最佳效果。
展望未来,持续创新
面对已经取得的成绩,郭文治并没有止步。他带领团队继续在肝移植领域深耕,致力于技术创新和科研突破。他们的目标不仅是让患者活下去,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活得长、活得好。
郭文治团队的故事,是医者匠心精神的生动诠释。他们用精湛的医术和无私的奉献,为无数患者点亮了生命的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