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支持政策国际启示研究
生育支持政策国际启示研究
全球人口增长放缓,低生育率成为许多国家面临的共同挑战。中国自2022年开始出现人口负增长,如何通过有效的生育支持政策来应对这一挑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将借鉴瑞典、日本和美国的生育支持政策经验,为我国优化生育支持政策提供参考。
全球人口新趋势:低生育率与人口负增长
2024年7月,联合国发布的《2024年世界人口展望:结果摘要》报告显示,全球人口规模预计将在本世纪80年代中期达到约103亿的峰值,但这一数据比十年前的预期低6%,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已明显放缓。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正在经历低生育率甚至负增长,这不仅影响人口结构,还对社会保障体系造成冲击。
中国人口发展已进入负增长阶段。2022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2023年进一步降至-1.48‰。人口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为缓解人口负增长和少子化带来的负面影响,生育支持政策成为关键。
国际经验借鉴:瑞典、日本和美国的生育支持政策
瑞典:多元政策体系,生育率稳定回升
瑞典作为北欧福利国家的代表,在生育保障方面出台了多元政策,包括经济补贴、平衡支持和公共服务保障等。这些政策不仅有效提升了生育率,还促进了性别平等和家庭福祉。
瑞典的生育率在1990年为2.0,2000年降至1.56,但随后逐步回升,2010年达到1.89,此后稳定在1.89至1.9之间,显著高于德国和英国。
图1. 瑞典、英国、德国历年总和生育率走势图
日本:全面政策覆盖,效果有限但方向明确
日本的生育支持政策具有明显的延迟性特点,从1989年开始出台相关政策,涵盖家庭支持、工作支持和婚育观念转变三大类。尽管政策覆盖面广,但仍面临诸多挑战,生育率从1989年的1.57降至2005年的1.26,近年来虽有小幅回升但仍处于较低水平。
图2. 1989~2021日本总和生育率
美国:碎片化政策体系,生育率相对稳定
美国并未专门设置促进生育率提高的生育支持政策,其生育支持政策突出特点为碎片化,多分散于家庭政策和就业政策中,将生育支持多方面嵌入社会保障体系中各个层面,以稳定国家的生育行为。研究美国的生育支持政策,学习其部分与整体之间的互为支撑的体系构建,为我国生育保障更好嵌入社会保障体系提供参考借鉴,最大化发挥生育支持政策作用,使政策落地落实到位。
尽管美国未实施统一的全国性人口战略,自1960年代以来,为捍卫女性权益、促进儿童健康及援助贫困家庭,政府已逐步构建了一系列涉及生育关怀、儿童保护及妇女赋权的家庭政策体系。这些家庭政策举措在维持美国生育率稳定方面扮演着不可小觑的角色,如临时援助贫困家庭福利(TANF)计划的实施,为低收入家庭提供了必要的经济支持,保障了儿童的基本生活需求与健康成长环境,这些措施有助于减少因经济原因导致的儿童贫困与不良健康后果,间接促进了生育率的稳定。相比于其他发达国家,美国总和生育率稳定且水平较高,如图3所示。
图3. 美国、英国、德国、瑞典历年来总和生育率走势图
对中国的启示与建议
扩大政策覆盖面和提高支持力度:借鉴瑞典经验,精准施策,提高生育津贴和育儿补贴标准,建立与家庭收入、子女数量等因素相挂钩的差异化补贴机制。
完善服务支持体系:建立健全托育服务体系,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建立多元化托育服务供给体系。加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生育和养育便利性。
优化假期支持政策:完善产假、育儿假等假期政策,探索灵活工作制度,减轻育儿与工作冲突。
加强政策协同与配套:注重生育支持政策与其他社会保障政策的协同配合,形成政策合力。建立政策评估和反馈机制,确保政策有效实施。
在全球视野下,生育支持政策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具有关键作用。日本、瑞典和美国作为生育支持政策领域的典型代表,其政策实践能够为我国提供宝贵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