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咨询:诅咒敏感期的孩子,父母可以如何引导?
儿童心理咨询:诅咒敏感期的孩子,父母可以如何引导?
婷婷妈妈反映,她三岁半的女儿在午睡时表现出抗拒,并在受到斥责后说出"我要去外面拿把刀把你戳死"这样令人震惊的话。无独有偶,壮壮妈妈也发现自家三岁孩子频繁使用脏话,甚至在与其他小朋友玩耍时也如此,这引发了其他家长的不满。
面对孩子突然说出的暴力性语言,许多家长感到困惑和担忧。事实上,孩子在3、4岁这个阶段出现这样的行为,很可能是因为他们正处于"诅咒敏感期"。
什么是诅咒敏感期?
诅咒敏感期指的是孩子在3、4岁时,在语言学习初期接触到脏话或带有诅咒性质的话语后,会不分场合地使用这些语言。尽管大人反复制止,他们仍然乐此不疲,但通常在度过这个阶段后会恢复正常。
这个时期的孩子开始意识到自己所说的话具有"力量",尤其是当他们看到父母因此惊慌失措时,这种认知更为强烈。于是,他们倾向于使用类似"刀子"般伤人的话语来试探自己的力量,并观察他人的反应。此外,这个阶段的孩子善于观察、学习和模仿,他们可能在与同伴的玩闹中、电视节目或周围环境中接触到这类语言,并加以模仿。
家长应该如何应对?
保持平静:正如前面所述,孩子其实并不理解这些狠话的真正含义,大人的反应才是他们持续这种行为的强化剂。因此,家长应尽量避免给予过度的反馈,保持情绪稳定,减少情绪化的反应,如呵斥、警告或表现出恐惧等。
进行解释:如果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已经发展到可以与大人进行有效互动的阶段,家长可以尝试向他们解释脏话和狠话的具体含义。平静地询问孩子是否明白自己所说的话的意思,这样的使用是否恰当,并引导他们了解正确的语言使用场合。
表明自己的感受:向孩子表达听到狠话后的感受,比如被伤害、感到伤心或不开心。让孩子逐渐理解语言对他人的影响,认识到语言真正的力量。家长不必担心在孩子面前表现出脆弱,通过分享自己的感受,可以帮助孩子学习如何正确表达情绪,而不是采取攻击性的方式。
育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小问题,家长需要深入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采取合适的教育方式。过度焦虑或先入为主的判断都是不可取的。通过接纳和尊重,进行具体有效的沟通,才能逐步引导孩子学会更多合适的表达情绪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