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倔强孩子?家长必看攻略
如何引导倔强孩子?家长必看攻略
面对倔强的孩子,很多家长都感到头疼不已。孩子动不动就发脾气、不听话,让家长既生气又无奈。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倔强只是他们表达自我、探索世界的一种方式。关键在于,家长如何正确引导,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倔强背后的心理密码
首先,我们要理解孩子为什么会出现倔强的行为。根据儿童心理学的研究,7岁左右的孩子正处于从幼儿期向学龄期过渡的关键阶段。这个时期,他们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开始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断。同时,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和自控能力还在发展中,因此可能会表现出倔强、任性的行为。
3岁左右的孩子也开始有独立的意志和自我意识,不愿事事听从父母的摆布。一旦父母无法满足自己的要求时,他们就会通过哭闹表达自己心中强烈的不满。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倔强、逆反的心理会逐渐增强。
有效引导的实用策略
保持冷静,避免情绪化
面对孩子的倔强,家长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要被孩子的情绪所左右。情绪化的反应往往会加剧孩子的叛逆心理,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因此,家长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用平和的语气和孩子沟通。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
当孩子表现出倔强、不听话的行为时,家长不要急于打断或否定孩子的想法。相反,应该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原因。这样不仅可以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理解,还可以帮助家长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设定明确的规则和界限
家长需要为孩子设定明确的规则和界限,让孩子知道哪些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哪些行为是不被允许的。同时,家长要坚决执行这些规则,不能因为孩子的哭闹或撒娇而轻易妥协。这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和自控能力。采用正面激励的方法
当孩子表现出积极、正面的行为时,家长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这可以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进步被认可,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同时,正面激励还可以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态度。引导孩子表达情绪
7岁的孩子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情绪管理能力,但还需要家长的引导和帮助。当孩子情绪失控时,家长可以教孩子一些情绪表达的方法,如深呼吸、数数、说出自己的感受等。这有助于孩子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减少倔强、任性的行为。多用非语言方式沟通
对于倔强的孩子,父母要学会接纳他们的不完美,不要用语言暴力伤害孩子。一项研究显示,父母对孩子大吼大叫所产生的后果无异于体罚,不仅会对孩子造成焦虑、忧郁等心理影响,还会让孩子的行为问题逐渐增加。
因此,对待脾气倔强的孩子,父母要记住坚持两大原则:一是千万不可体罚或过分斥责孩子;二是不要激怒孩子,防止孩子发泄毁物。建议父母在和他们沟通的时候要多采取非语言方式。沟通不仅有语言方式,语言启动的是听觉,更有非语言方式,简单来说就是,视觉是一种沟通,听觉是一种沟通,嗅觉是一种沟通,味觉是一种沟通,触觉也是一种沟通,这5种沟通构成了语言方式和非语言方式。
例如,可以用犀利的眼神(视觉)去表达对他们的震慑。也可以通过拥抱(触觉)安慰沮丧的、委屈的孩子,还可以伸出手去拥抱他,片刻之后再用眼神去询问他到底发生了什么,引导孩子告诉你真相。还可以给孩子一个美食引诱(嗅觉),例如父母亲自下厨做孩子最喜欢吃的东西,然后用这种方式去表示“我很在意你,我希望和你搞好关系”。也可以用我们的耳朵听(听觉),例如去听音乐,舒缓的音乐代表我们彼此想要抒发的情感,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沟通联结。
- 通过游戏等方式进行教育
在教育过程中,家长要善于观察和劝导,待孩子情绪稳定后,学会以共情的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采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方法使孩子慢慢认识到发脾气的危害性。对于孩子的合理性要求,父母要尽量满足;如果是不合理的要求,则坚决不能同意,让孩子明白凡事都讲究个“理”字。
对于秉性固执倔强的孩子,建议父母在和他们沟通的时候要多采取非语言方式。沟通不仅有语言方式,语言启动的是听觉,更有非语言方式,简单来说就是,视觉是一种沟通,听觉是一种沟通,嗅觉是一种沟通,味觉是一种沟通,触觉也是一种沟通,这5种沟通构成了语言方式和非语言方式。
例如,可以用犀利的眼神(视觉)去表达对他们的震慑。也可以通过拥抱(触觉)安慰沮丧的、委屈的孩子,还可以伸出手去拥抱他,片刻之后再用眼神去询问他到底发生了什么,引导孩子告诉你真相。还可以给孩子一个美食引诱(嗅觉),例如父母亲自下厨做孩子最喜欢吃的东西,然后用这种方式去表示“我很在意你,我希望和你搞好关系”。也可以用我们的耳朵听(听觉),例如去听音乐,舒缓的音乐代表我们彼此想要抒发的情感,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沟通联结。
营造积极的家庭氛围
研究表明,父母的语言暴力会对孩子造成极大的伤害,甚至影响他们的性格发展。因此,家长要时刻提醒自己,用爱与耐心去对待孩子,避免使用伤害性的语言。
同时,家长应努力营造一个充满爱、理解和支持的家庭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孩子更愿意开放心扉,与家长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这不仅有助于改善亲子关系,还能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结语
面对倔强的孩子,家长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智慧。通过理解孩子的情绪,采取有效的沟通策略,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学会更好地管理情绪,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记住,家庭教育是一场漫长的旅程,需要我们用耐心、智慧和爱心去陪伴孩子成长。让我们携手努力,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健康、和谐、充满爱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