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身调息调心:气功修炼的核心法门与实践要点
调身调息调心:气功修炼的核心法门与实践要点
气功锻炼的三大要素是调身、调息和调心,这些不仅是基础问题,也是练到高层次都离不开的关键要素。
一、调身
从实践经验来看,有时候不需要加任何意念,只要做出一种练功时的常用姿势,内气就可以立刻在体内产生反应。比如,有意识地进入一种近似站桩的姿势时,包括与人谈话或向远处眺望,下丹田或中丹田就会自动往内采气。这是因为每天采气时多数是用站桩的方式往里采气,已形成一种条件反射。所以,只要一出现这种体态就自动采气,下丹田和中丹田处很快就充盈。
如果是在无意识地坐着写字、看书或看电视、开会,只要身体一挺直,内气就会沿任督二脉或中脉循环,这也是长期在习练小周天功法时形成的条件反射,一进入这种状态,小周天就开始运转。如果是在卧态中,很快就出现大周天运转和胎息状态,因为常在这种状态中进行大周天和胎息修炼。
坐态调身
要强调脊柱挺直,并且每隔一段时间要调整一次,恢复到这种练功状态,使真气在这种标准坐态中运转练化。
立态调身
要强调两脚一定要略宽于肩,如果是剑指桩要强调肩膀。
卧态调身
很多人认为只要躺下放松就行了,其实躺的姿态对练功效果是有影响的。比如卧式,首先要把上半身躺直,然后如果是左卧,就要把左手掌拇指放在耳垂下,其他四指放在脸庞处,将耳朵拿出,这样,不仅舒适,由且是等于用按摩疗法治疗耳部疾病。双腿是一伸一屈,至于哪个伸哪个屈,根据个人习惯来定。一伸一屈是为了松,怎么样最松,你就怎么样做,右手放在小腹处。右侧卧式则相反,如果练胎息,则以仰卧式腿叉开比肩略宽,然后弯曲、小腿竖直的姿势为宜。
二、调息
有的人练功时间长了,正常呼吸及睡眠时仍然发出可见的呼吸声,有的是一种风箱的声,还有的是打鼾的声,这都是在调息上还没有入门的一种表现,练功得法和效果比较好的人,是不会出现喘息、风箱以及打鼾这些现象的,它几乎是一种衡量是否真正入门的标志,因为练气功讲究的就是细,柔、慢,长,匀,其中的窍门在于鼻吸鼻呼,切忌鼻吸口呼或口吸鼻呼,按此要领来修炼的,不会出现喘息、风箱,打嗝这些现象。
只有达到细、柔,慢、长、匀。才能准确的使用文火,进行温养,调息除了强调细、柔、慢、长,匀以外,还有一个要强调的是,呼吸的过程不是简单的呼和吸,而是吸、闭二部分内容。这是向胎息过渡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也是进行胎息前期训练的主要内容。
而出现胎息,这又是练气化神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吸、闭是在调息时,首先注意深吸,当吸到极限的时候,马上转为闭,即不吸不呼状志,把气停在吸的极限上,当接近闷感的时侯,再进行呼气,此时气的状态应是“自由落体”。用这种呼吸的方式进行修炼,不仅可以使气息渐变得细、柔、慢、长、匀,而且对运气攻克病灶,是必不可少的方法。
当你用意念把气引导到病灶处时,是要用病灶来吸气,然后在此处闭气,在呼气的时则使气在病灶处散开、射出,这是消除病灶的要点之一。至于吸、闭、呼各占多大比例,有人说是5,5、3,有人说是5,3、3或5、3、5。我看这些东西不是绝对的,一定要因人而异,要领则是吸到极限,闭到将要发闷,呼到自由落体的状态,但呼的气直到皮肤表层为止,不出表皮、这里的奥秘,待进行上乘修炼时再讲。
三、调心
首先,练功必须在一种心情平和,或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如果练功前和别人吵过架或生过气,这个时候练功就容易出现气滞或气机混窜,严重的可不吃不喝。这种不吃不喝不是辟谷,是气的,重者可导致死亡。有些人刚学功的时候没遇到不顺心的事,但在学功后或练功期间,遇到生气就极易出现上述偏差。今后无论是练功者本人,还是教功的教师、辅导员都要切记这个问题,并把它作为练功的禁忌事项。
其次,在正式习练前,都要有意识地呼出三口浊气,这三口浊气,可以加不同的意念,比如,“把惊吓、憋闷、或不愉快的气息呼出”,最后才进入正常的调心状态,调心要分三步完成。
第一步入定,就是要心静意专。第二步住定,要强制心猿意马,使心神不受外界于优。第三步是出定,练功之后,使心神逐渐由静转动,恢复常态。简单地说就是一入、二住,三出,调的过程中要放松,要把心放松,心松身才能松。有人提出练功中出现重压感,出静时很长时间身体不能动弹,究其原因就是在调心时没有把身体调松,不是在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下练功,身体各部分及神经系统都是紧张的,而这种紧张状况连续保持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上述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