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化妆品致皮肤灼伤,卡松防腐剂使用需谨慎
自制化妆品致皮肤灼伤,卡松防腐剂使用需谨慎
近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救中心接诊了几位特殊患者。他们因对化学实验充满好奇,自行购买卡松防腐剂原液,准备进行化妆品相关实验。然而,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操作不慎导致卡松防腐剂原液溅洒到身体上,造成不同程度的皮肤灼伤。
受伤后,几人皮肤表面并未立即出现明显异常,因此未及时就医。直到近10小时后,皮肤开始出现水泡并伴有剧烈疼痛,眼睛也感到极度不适,这才前往医院就诊。医院立即开通绿色通道,监测生命体征,进行伤口处理,并请烧伤科医师会诊。虽然经过对症药物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但由于拖延时间过长,皮肤腐蚀程度加深,后续仍需继续换药观察皮肤恢复情况。
这起事故不仅给当事人带来了身体上的痛苦,也敲响了化学品安全使用的警钟。卡松是一种由2-甲基-4-异噻唑啉-3-酮(MI)和2-甲基-5-氯-4-异噻唑啉-3-酮(CMI)及无机盐稳定剂组成的混合物,通常CMI∶MI = 3∶1。它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广泛应用于化妆品、纺织、造纸等多个领域。然而,卡松属于二类腐蚀品,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安全防护规定,避免与皮肤黏膜接触。一旦接触,应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反复冲洗。
这起事故暴露出化学品安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如何有效预防此类事故的发生,保障人员安全,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与措施
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各地制定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化学品安全管理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防护装备的使用:在接触危险化学品时,必须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护目镜、防护手套、防护服等。这些装备能够有效防止化学品与人体直接接触,降低灼伤风险。
安全操作规程:严格遵守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中的操作要求,了解化学品的性质和正确的处理方法。在搬运和使用化学品时,应轻拿轻放,避免剧烈碰撞和摩擦。
应急处理设施:实验室和生产场所应配备应急处理设施,如洗眼器、淋浴器、急救箱等。这些设施在事故发生时能够提供及时的应急处理,减少伤害程度。
培训和教育: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培训内容应包括化学品的性质、安全操作规程、应急处理方法等。
化学品灼伤的预防措施
化学品灼伤是指强酸、强碱以及一些毒剂等接触皮肤或裸露的局部器官引起人体的局部损伤,如不及时处理往往可能会引起组织器官坏死,留下灼痕。灼伤在化学实验过程中是经常出现的安全事故。例如:眼睛内溅入碱金属、溴、磷、浓酸、浓碱等化学药品或其它具有刺激性的物质时会对眼睛造成灼伤;酸液溅到皮肤上会引起皮肤灼伤,如氢氟酸能腐烂指甲、骨头,滴在皮肤上会形成痛苦的、难以治愈的烧伤。还有碱灼伤,溴灼伤等,都十分危险,被溴灼伤后的伤口一般不易愈合,必须严加防范。
因此,在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必须规范操作,格外小心,尽量避免灼伤事故的发生。一旦灼伤事故不幸发生,也不要惊慌,应当立即采取科学应急处理措施。根据灼伤的化学药品的不同、灼伤程度的不同和灼伤部位的不同,应当采取不同的急救措施。
碱类灼伤
强碱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和刺激作用,一旦碱灼伤皮肤,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至碱性物质基本消失为止,再用1%~2%醋酸或3%硼酸溶液进一步冲洗。眼睛被碱灼伤时应先用大量流水冲洗,再选择适当的中和药物如2%~3%硼酸溶液大量冲洗。
酸类灼伤
常见的强酸如硫酸、硝酸、盐酸都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作用。硫酸灼伤皮肤一般呈黑色;硝酸灼伤呈灰黄色;盐酸灼伤呈黄绿色。皮肤被酸灼伤后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皮肤被浓硫酸沾污时切忌先用水冲洗,以免硫酸水合时强烈放热而加重伤势,应先用干抹布吸去浓硫酸,然后再用清水冲洗),彻底冲洗后可用2~5%的碳酸氢钠溶液、淡石灰水或肥皂水进行中和。切忌未经大量流水彻底冲洗就用碱性药物在皮肤上直接中和,这样会加重皮肤的损伤。
溴灼伤
液溴和溴蒸气对皮肤和粘膜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性。液溴与皮肤接触产生疼痛且易造成难以治愈的创伤,严重时会使皮肤溃烂。溴蒸气能引起流泪、咳嗽、头晕、头痛和鼻出血,重者死亡。当溴灼伤皮肤时,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1体积氨水(25%)、1体积松节油和10体积乙醇(95%)混合液洗涤包扎。如不慎吸入溴蒸气时,可吸入氨气和新鲜空气解毒。
白磷灼伤
磷通过皮肤进入机体后,会加速体内排钙,引起骨骼脱钙,并可抑制机体氧化过程,造成蛋白质及脂肪代谢障碍。当皮肤被白磷灼伤时,及时脱去污染的衣物,并立即用清水冲洗,再用2%碳酸氢钠溶液浸泡以中和生成之磷酸,然后用1%硫酸铜溶液轻涂伤处以皮肤上残存的白磷形成不溶性磷化铜,阻止皮肤吸收白磷,用0.1%高锰酸钾湿敷包扎,不能将创伤面暴露于空气中,不能涂抹油脂类物质。
酚灼伤
酚侵入人体后,分布到全身组织,透入细胞引起周身性中毒症状,酚直接损害心肌和毛细血管,使心肌变形和坏死。皮肤被酚灼伤时应立即用30~50%酒精揩洗数遍,再用大量清水冲洗干净而后用硫酸钠饱和溶液湿敷4~6小时,由于酚用水冲淡1:1或2:1浓度时,在瞬间可使皮肤损伤加重而增加酚的吸收,故不可先用水冲洗污染面。
全员参与,共筑安全防线
化学品安全管理不仅仅是企业或实验室的责任,更是每个人的责任。从管理层到一线员工,每个人都应该树立安全意识,遵守安全规定,参与安全培训,共同营造安全的工作环境。
对于企业来说,应建立健全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同时,要改善工作环境,增加必要的安全设施,如通风系统、泄漏检测装置等。
对于员工来说,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了解化学品的性质和正确的处理方法。在操作过程中,要时刻保持警惕,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报告。此外,还要积极参与安全培训,不断提高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化学品灼伤事故频发,不仅给当事人带来痛苦,也给企业和社会带来损失。让我们共同努力,从源头预防化学品灼伤事故的发生,保障每个人的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