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剪纸艺术:从汉代起源到世界级非遗
中国剪纸艺术:从汉代起源到世界级非遗
剪纸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审美情趣。从汉代的萌芽到明清时期的鼎盛,再到现代的创新与发展,剪纸艺术不仅是一种民间工艺,更是一种承载着民族记忆和文化传承的艺术形式。
在中国,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公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中国剪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2006年5月20日,剪纸艺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申报的中国剪纸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剪纸艺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当时人们用麻布、丝绸等材料剪出各种图案,用于装饰和祭祀。到了唐代,随着造纸术的普及,剪纸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宋代时期,剪纸艺术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应用,不仅用于装饰,还出现在各种民间活动中。明清两代,剪纸艺术达到了鼎盛时期,出现了许多技艺高超的剪纸大师和精美的剪纸作品。
20世纪初“五四”新文化运动,在先进知识分子蔡元培、鲁迅、刘半农、周作人等倡导下,建立了中国民俗学的雏形。他们广泛收集民间文学资料,同时也努力收集民间美术作品,其中就有民间剪纸这一项。30年代,艺术家陈志农在北京开始了民间剪纸的研究与创作。他用速写和剪影的形式描绘了老北京大量的风俗民情,串街小贩、作坊工匠、食摊茶挑、集市庙会、市井闲人等。
中国剪纸作品种类繁多,按照题材可分为人物、动物、植物、风景、吉祥图案等多种类型。人物剪纸以历史人物、神话故事、民间传说等为主要内容,通过精湛的剪纸技艺展现出人物的形态和神韵。
动物剪纸则以十二生肖、飞禽走兽等为题材,通过夸张和变形的艺术手法表现出动物的生动形象。植物剪纸则以花卉、树木、草果等为主要内容,展现出自然界的美丽与和谐。风景剪纸则描绘山水、亭台楼阁等自然与人文景观,呈现出优美的画面。吉祥图案剪纸则以寓意吉祥、美满幸福的图案为主要内容,如福字、寿字、喜字等,深受人们喜爱。
剪纸可分为单色剪纸和彩色剪纸、立体剪纸
单色剪纸是剪纸中最基本的形式,由红色、绿色、褐色、黑色、金色等各种颜色剪成,主要用于窗花装饰和刺绣的底样。主要有阴刻、阳刻、阴阳结合三种表现手法。用于刺绣底样的剪纸,常用剪刺结合的手法。刺是以针尖在花纹的细部刺出小型圆点,在一些部位留出“暗刀”,可以作为刺绣时套针换线的依据。折叠剪纸、剪影、撕纸等都是单色剪纸的表现形式。
随着剪纸表现形式的探索和发展,彩色剪纸的形式和技法在逐渐增多,有点染、套色、分色、填色、木印、喷绘、勾绘和彩编等。诸种形式各有自己的特色和独到之处:点染剪纸滋润、装饰性强;套色剪纸脆利、色块鲜亮;分色剪纸分色截然、色感丰富;填色剪纸则单纯、洁净、鲜明,均给人不同的感受。
点染(以颜色在刻纸上进行点色为点染剪纸。这种剪纸也属于刻纸,在设计上阳线不多,偏重干小面积的阴刻,以留出大面积的阳面进行点染。类似于木版年画的效果。)
套色(套色剪纸通常以阳刻为主,与点染剪纸相反,进行大面积镂空,给套色留有余地。从作品的背面贴以色纸块,多用黑纸或金纸剪刻,按肤色、服饰、器物、花木等分别贴以不同的颜色。)
分色(分色剪纸有的也称为剪贴剪纸。是两种或两种以上单色剪纸的组合拼贴,基本上还是单色剪纸。它是用剪好的不同颜色形状的纸拼成一个画面。)
填色(具体做法是,将黑色剪纸贴到白衬纸上,用笔在线条轮廓内涂绘。平涂效果与套色剪纸相似,只是手法不同。填色后可出现浓淡变化和自然晕出的效果。)
木印(木印剪纸是印刷与剪刻相结合的一种剪纸形式,其方法有的在木刻印刷即“开相’’后再镂刻,也有在木版印好的剪纸上再染色,还有的直接印刷成剪纸效果直接贴用。木印剪纸近似民间木版年画,可大量制作。)
喷绘(喷绘剪纸是经喷笔(喷枪)喷染成的剪纸。可喷在衬纸上,也可喷在裱好的剪纸上。喷笔喷出的雾点,有特殊效果,像薄雾、晨露、霜雪、雨珠。点有大小、疏密之分。)
勾绘(勾绘剪纸是剪纸与绘画相结合的一种形式。一种是以剪刻为主,兼用毛笔勾绘细部,也有全用线条勾出画面,然后用剪刀将空白处镂空的;另一种是用金箔纸刻出花纹的大体轮廓,使某些局部空白,并适当勾以线条。)
彩编(就是用各种色彩的纸条,经过不同的裁剪和编织,组成各种几何图案及花卉、动物、人物等。)
立体剪纸既可是单色,也可是彩色的。它采用了绘画、剪刻、折叠、黏合等综合手法产生的一种近于雕塑、浮雕的新型剪纸,它吸取了现代美术的技巧,充分体现了写实与美术浪漫的特点,使剪纸由平面感变为立体化,可用于观赏造型及儿童的手工制作等
民间剪纸善于把多种物象组合在一起,并产生出理想中的美好结果。无论用一个或多个形象组合,皆是“以象寓意”“以意构象”来造型,而不是根据客观的自然形态来造型,同时,又善于用比兴的手法创造出来多种吉祥物,把约定成俗的形象组合起来表达自己的心理。追求吉祥的喻意成为意象组合的最终目的之一。地域的封闭和文化的局限,以及自然灾害等逆境的侵扰,激发了人们对美满幸福生活的渴求。人们祈求丰衣足食、人丁兴旺、健康长寿、万事如意,这种朴素的愿望,便借托剪纸传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