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个老中医经验方及一个神奇老年金方:扶老方
九个老中医经验方及一个神奇老年金方:扶老方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中医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方剂,对于防治老年疾病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整理了9位名老中医的经验方,以及一个被誉为“扶老方”的老年金方,这些方剂经过临床验证,对于防治老年痴呆症、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具有显著效果。
活血化瘀汤
来源:颜德馨经验方(《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续集)》)
组成:生地15克,赤芍15克,川芎9克,红花9克,水蛭粉(吞)3克,石菖蒲15克,远志9克,茯苓9克,黄连3克,通天草9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用:活血化瘀,通窍醒脑。
主治:瘀血内阻之老年性痴呆,多梗塞性痴呆。一症见表情迟钝,言语不利,善忘,易惊恐,或思维异常,行为古怪,伴肌肤甲错,口干不欲饮,双目暗晦,舌质暗或有瘀点瘀斑,脉细涩。
山药黄芪生地粥
来源: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罗大伦
做法:黄芪15克,生地黄10克,山药250克,粳米50克,一起熬煮。
方解:山药是食药两用的好食材。味道甘甜,有健脾补肾的功效,对于高血压患者的动脉硬化有很大的帮助。
邓氏温胆汤
来源:邓铁涛教授
组成:竹茹10克,枳壳6克,橘红6克,法夏或胆南星10克,云苓12克,甘草6克,丹参12克,党参15克(若口干,改党参为太子参30克)。水煎服。
主治:冠心病,表现为胸腔中央压榨性疼痛,可迁延至脖子、下巴、手臂乃至胃部。
小青龙汤
来源:裘沛然教授
组成:麻黄12~15克,桂枝10~20克,细辛6~12克,干姜9~15克,龙胆草9~15克,黄芩12~30克,甘草9~15克,五味子9~12克,桃、杏仁各12克,制半夏15克,紫菀15克,前胡12克,枳壳15克。
用法:每日水煎1剂。
功效:温肺化饮,清化痰浊。
主治:各种慢性支气管炎及哮喘。
四草汤
来源:北京中医学院东直门医院教授董建华
组方:取黄精 20 克,夏枯草 15 克,益母草 15克,车前草 15 克,莶草 15 克。
主治:眩晕、手麻、肿胀兼有高血压者。
用法:1 日 1 剂,水煎服。
方解: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方中黄精、夏枯草、益母草均有良好的降压作用;益母草、车前草又有良好的利尿作用,故又可通过利尿而降压。
红花丸
来源: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脑病科教授 王新志
组方:沙苑子、龟板、菟丝子、赤芍、红花各 15 克,丹参 30 克。
功效:此方可活血通络、降脂降压、抗动脉硬化。
用法:不用熬,直接把药材磨成粉装入胶囊。每天吃 3 次,每次 6 克即可。
不苦的甜药降血糖
来源:北京鼓楼中医院原院长、国家级名老中医陈文伯
组方:枸杞 10-15 克,地骨皮 10-15 克,麦冬 10 克,大生地 10 克,夏枯草 10 克,用平没过药材的水煎煮。
注意:它对糖尿病前期至中期有很好降糖效果。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方子是针对大多数体质燥热的人而设计。如果脾胃虚寒的人,则应适量加入山药、白术、人参等药调节。
中药热敷
来源: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知名专家解发良
组方:透骨草、伸筋草各30克,苏木、海桐皮各20克,嫩桑枝、威灵仙各 15 克,红花、鸡血藤、白芷各 12 克,乳香、没药、川乌、草乌、秦艽、全当归各 9 克。
用法:用布包裹药后放入锅中,加入 1000 克清水煎煮 40-50分钟后取出药包,将两条毛巾浸于药液中,待药液温度凉至 38-42摄氏度时,取出毛巾敷于患处。
每次敷 30-40 分钟(要保证药液的温度保持在 38-42 摄氏度)。每日可敷 1-2 次,每治疗一周后,要间隔 2 天时间,21 天为一个疗程。一般每剂药可连用 2-3 天。
自制安神助眠膏
来源:南京市中医院妇科主任医师 陈霞
组方:炒枣仁、阿胶、枸杞、百合各 100 克,红枣 30 枚,合欢皮、茯神各 50 克,珍珠粉 30 克,莲子心 20 克,木糖醇适量。
制法:把炒枣仁、百合、红枣、枸杞、合欢皮、茯神、莲子心放进一个大砂锅里浸泡3 小时,把阿胶掰碎放进碗里,然后加入一点黄酒(黄酒要没过阿胶面),同样浸泡 3 小时。然后再找一个小碗,用温水把珍珠粉一点一点化开。3 小时后,将砂锅内的药用大火烧开,再改用小火煎煮一个半小时,随后滗出第一碗药汤。接下来,重复上面的方法,再煎出第二碗药汤和第三碗药汤。把三碗药汤静置 30 分钟让药渣沉淀。同时把浸泡着阿胶的碗放进蒸锅,用中火隔水蒸 3个小时左右。接下来把三碗药汤都倒进干净的砂锅里,大火烧开,等到药汤里的水分蒸发得差不多时换进一小锅里,改成小火,把蒸锅里已经融化好的阿胶加进去,然后再把调好的珍珠粉也放进去。边搅拌边加入木糖醇(如果血糖没问题,也可把木糖醇换成蜂蜜),等药汁越来越黏稠时装进小罐里,安神助眠膏就做好了。
用法:每天空腹服用 1汤勺,一罐可以服用 7 天。等到病情完全好转后停服。
扶老方
组成:茯苓、炙甘草、五味子、干姜、半夏、细辛、桂枝、麦冬、白术、熟附子。其中包含了苓桂术甘汤、苓桂五味甘草汤、理中汤、真武汤、麦门冬汤。
病案说明:
患者,男,56岁,素日痰盛,平日喉间有痰,若感冒则是痰浊壅盛,咳喘日久难消。外观形体肥胖。诊脉除左寸脉沉细涩外,余部沉弦有力,而脉部皮肤软而少力。舌胖大淡白微腻。
治疗过程:
最初使用苓桂术甘汤加真武汤加张锡纯的理痰汤再加上倪海厦的通血管的思路,效果不错。后来发现伴有血燥血少的患者需要加上黄连阿胶汤效果才好。再后来发现用麦门冬汤代替黄连阿胶汤效果更好。最后发现按这种思路古人早就开发出来了一个神方:扶老方。
处方:
黄芪45g 茯苓30g 白术30g 桂枝25g炙甘草15g人参10g 五味子12g 生半夏15g 麦冬36g 干姜20g熟附子20g 葛根20g 川芎20g 桃仁15g 升麻15g丹参20g 麻黄10g 杜仲20g 淫羊藿20g 桑寄生20g。5副。
效果:
患者复诊时,痰浊明显减少,睡眠明显好转。诊脉结果显示关部的沉弦有力脉完全消失,变成涩实细脉,尺脉仍有沉弦。这意味着中上焦的痰浊基本清除,而平素隐藏的瘀血证就显露出来了。而下焦的痰浊还有。
后续治疗:
在原方基础上加上张锡纯的活络灵效丹、当归四逆汤。针对下焦痰浊,加猪苓和红藤。
温馨提示: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一人一方,自行购药服用存在风险,请务必在专业中医指导下,根据个人自身症状辩证加减开方,切不可盲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