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春季粤港澳大湾区重点产业招聘与求职洞察报告
2024年春季粤港澳大湾区重点产业招聘与求职洞察报告
2024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五周年,也是“粤港澳大湾区”连续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第八年。在相关政策的扶持下,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超过14万亿元人民币,占全国的1/9,专利能力位居全球四大湾区之首,成为全球最具前景的增长极之一。
智联招聘发布的《2024年春季粤港澳大湾区重点产业招聘与求职洞察报告》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粤港澳大湾区重点产业招聘与求职市场呈现出以下特点:
整体供需
金融行业
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体制,优化金融服务,防范化解风险”,面对金融行业的新环境和新风向,相关企业和行业人才仍存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一方面对外加码金融风险监督和管控,另一方面强调“轻资产运行”和“降本增效”,而这也将导致金融行业整体供需发生变化。2024年第一季度,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行业在线职位数同比大幅减少21.85%,而在求职端,受行业波动影响,人才对相关行业求职信心出现摇摆,投递简历量同比小幅下滑2.83%,职均投递简历量为45.95份(供需指数)。
从粤港澳大湾区细分供需情况来看,深圳、广州仍是大湾区金融行业招聘供需主导城市,招聘职位数分别占35.93%和34.36%,二者基本持平;但两座城市简历投递量分别占58.14%和30.88%,广州人才吸引力落后于深圳;且深圳简历投递量同比提高8.2%,人才仍在加速流入。另外,珠海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新金融产业中心,坐拥横琴金融高新区,产业优势和城市吸引力明显,简历投递量同比提高7.91%;反观受周边其他城市,受人才虹吸影响,肇庆、江门对金融人才缺口不断扩大,招聘职位数同比提高62.89%和38.91%。
制造业
深圳、广州、东莞、佛山制造业发布职位量占湾区整体制造业90%,是粤港澳大湾区内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对比2023年同期数据,2024年一季度港澳大湾区内地9市制造业招聘需求、简历投递量呈下降态势,招聘需求同比下降13.9%,下降幅度相比去年同期有所收紧(-19.8%),简历接收量同比下降16.6%。在供需双降的影响之下,供需指数微弱下降(-3.2%),从2023年第一季度的63,下降至2024年的61。整体来看,制造业人才招聘与供给受经济大环境影响显著,人才需求缓慢回升。
企业人才需求趋势
金融行业
聚焦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珠海5大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保险、银行两大行业都占据城市内金融岗位需求的50%以上,横向对比5个城市的需求可以发现,东莞在保险行业的人才需求集中度显著高于其他4个城市,主要原因在于东莞处于广深中间地带,且与港澳地区金融互通频繁,而保险互通也是大湾区金融一体化的重要推理,越来越多港澳保险公司在东莞设立服务中心,带动相关行业的人才需求增长;另外,为了推动地区“专精特新”企业的的规模增长,佛山鼓励各类银行在本地设立专门服务科技类企业的科技支行、增加科技金融相关业务,2023年针对“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02.44%,相关业务催生大量的人才需求,使得佛山银行行业的的人才需求集中度显著高于其他4个城市。
从各城市供需规模双增长的行业来看:汽车金融行业表现突出,供需双增长的城市为深圳、肇庆、惠州、江门;深圳主要由于当地拥有比亚迪、腾势等头部新能源汽车品牌入驻,造成配套汽车金融业务拓展,人才需求增多,肇庆、惠州、江门主要由于政府对本地购车的补贴以及消费端对于购车需求的增长,带动汽车金融行业的扩张。
制造业
广州制造业人才需求的行业分布主要集中在电子/半导体/集成电路、计算机软件、医药制造、消费电子产品、医疗设备/器械等5类细分行业。横向对比4个城市人才需求的行业分布可以发现,广州在医疗器械制造、医药制造细分行业的人才需求集中度显著高于深圳。
深圳制造业人才需求的行业分布主要集中在电子/半导体/集成电路、计算机软件、电子设备制造、医疗设备/器械4类细分行业中,且电子/半导体/集成电路的人才需求占比显著高于其他3个城市,且在汽车研发/制造行业上的需求高于广州、东莞和佛山。
东莞制造业人才需求的行业分布主要集中在电子/半导体/集成电路、金属制品业、电子设备制造、消费电子产品、电气机械/电力设备5类细分行业中,且工业自动化、新能源、通用设备制造等细分领域的人才需求占比显著高于其他3个城市。
佛山制造业人才需求的行业分布主要集中在金属制品业、电子设备制造、电气机械/电力设备、电子/半导体/集成电路、消费电子产品5类细分行业中,且金属制品业、电子设备制造、电气机械/电力设备等细分领域的人才需求占比显著高于其他3个城市。
企业招聘薪酬趋势
金融行业
2024年第一季度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行业平均薪酬为14252.6元,同比2023年小幅降低5.7%,但环比小幅增长1.3%,整体来看随着疫情后经济的缓慢复苏,金融行业整体薪资待遇也有所回升;从不同城市的平均薪酬来看,深圳、广州依然是粤港澳大湾区中薪资排名最靠前的两座城市,平均薪酬为15594和14352,但从同比情况来看,深圳由于在过往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但随着国家加强对金融安全的监管,相关行业存在波动,整体员工薪酬出现缩减,同比减少14.5%。
相比之下,由于广州有足够的制造业基地,伴随广州本地“制造立市”的政策导向,金融行业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随着广州制造业水平的提升,反向促成本地金融业规模的扩张和薪酬水平的提高,平均薪酬提高0.68%;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及高技术制造业平均招聘月薪11651元,相比2023年同期数据整体提升1.3%,高出区域整体薪酬年度增幅(-1.7%)。
从城市来看,除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以外,江门金融行业在过往的2023年中取得巨大的增长,全市金融业增加值312.05亿元,增长7.2%,占全市GDP比重7.8%,巨大的规模扩张带来员工薪资水平的提高,江门金融行业平均薪酬同比提高19.47%,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增速最快;其次是佛山和东莞,同样因为其自身丰厚的制造业基底带来整体金融规模的扩大,平均薪酬份别同比提高6.78%和4.96%。
制造业
2023年被业界广泛认为是人工智能的突破之年。OpenAI开启生成式人工智能浪潮,由大模型带动的人工智能产业在2023年"一路狂奔"。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企业数量超过4400家,已建设近万个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另据工信部赛迪研究院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企业采用率已达15%,市场规模约为14.4万亿元,在制造业、零售业、电信行业和医疗健康等四大行业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采用率均取得较快增长。
数智赋能是新型工业化的时代特征,数据和人工智能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随着新一代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智能技术应用及与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的未来应用被更广泛关注,技术前景和行业预期备受关注,智联招聘数据显示,粤港澳大湾区2024年人工智能行业薪酬领先,高达19319元。
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势如破竹。人才需求旺盛,进一步推动薪酬上涨。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招聘薪酬高达1.8万元/月左右,其中,尤以深圳为代表,2024年春季深圳新能源汽车、汽车研发/制造等细分行业招聘月薪突破2万元,成为当前深圳热门高薪求职领域。
人才流动趋势
金融行业
数据显示,粤港澳大湾区现有金融人才43.68%位于深圳,31.82%位于广州,广深两地仍是除香港外内地金融人才首要的聚集地;从人才占比变化来看,广州人才储备占比相较于2023年有所下降,深圳人才储备占比提高0.75%,部分原广州金融人才可能存在被深圳虹吸的情况,除此之外,珠海、江门、肇庆三地的金融人才占比小幅增加。
从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行业整体人才流动情况来看,2024年流入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行业的人才同比提高1.1%,流出人才同比减少25.48%,从侧面反映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家重点发展区域,在金融保障层面投入加大,带动人才净流入量进一步增长,2024年第一季度人才净流入率为90.67%,相比于2023年季度净流入率87.55%有所提高。
从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人才净流入率情况来看,深圳、广州依然是人才净流入率最高的两座城市,分别为92.72%和90.67%;除此之外,珠海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行业重点发展城市,人才吸引力也相对较强,人才净流入率为88.93%仅次于深圳、广州;另外,由于江门政府加大对制造业和基础设施的贷款力度,江门制造业和基础设施贷款余额双双破千亿大关,带动本地金融业增加值快速增长,在这样的背景下,全市人才需求快速增加,带动外地金融人才流入,人才净流入率从2023年第一季度的49.6%提升至2024年第二季度的74.71%,对外地人才吸引力方面逐渐拉近与其他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差距,但在另一方面惠州人才净流入率排名名次被江门取代,且出现人才净流入率下滑的情况。
制造业
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人才流入流出比率为1.18,与2023年同期持平并有小幅提升,表明区域制造业对其他地区人才的吸引力有所提升。从城市来看,广州、深圳、东莞、佛山制造业人才流入趋势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且佛山制造业人才流入率最高。
从各个城市重点行业的人才流入流出数据来看,广州信息技术产业如电子/半导体/集成电路、电子设备制造、通信/网络设备等行业人才流入率有所下降,行业人才保留率较低,而医疗设备/器械、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人才流入率有提升。
从意向流入人才的地域分布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人才主要来自省内,其次为相邻省份。从具体城市来看,广州、深圳制造业吸引辐射范围较广,除临近地区之外,对北京、成都、西安等地的高素质人才同步形成了较大的吸引力。东莞、佛山制造行业人才吸引范围主要局限在省内。
总结
从粤港澳大湾区2024年第一季度求职市场的供需数据来看,行业新旧动能转换、新质生产力发展释放的潜能为就业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以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正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吸引的强势引擎,不仅对人才有着强烈的吸引力,也对人才的保留起到了关键的压舱石作用。另外,从地域格局上来看,广深莞佛内部产业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差异化格局,深圳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人才需求和集聚优势领先,且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扩张,对该领域人才形成了强烈的吸引力,广州在生物医药有着领先地位,人才集聚效应较强,东莞在承接深圳信息技术产业转移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在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重点布局,佛山在传统制造业之外,积极开启智能消费电子、新能源等产业的发展。从人才的需求结构来看,随着产业升级的不断推进,以及新质生产力的加速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对人才需求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学历要求进一步提升,对核心研发人才的需求和薪酬也进一步提升,但相比长三角地区高校云集、有着丰富的优质人才储备,粤港澳大湾区在一定程度上稍显不足,成为地区产业发展的重要挑战之一。
智联招聘持续关注粤港澳大湾区制造行业人才供需与产才融合,更多深度报告将持续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