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肝疫苗退出中国市场,默沙东加码本土创新合作
甲肝疫苗退出中国市场,默沙东加码本土创新合作
默沙东(MSD)近期宣布其甲肝疫苗“维康特”将退出中国市场,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一决定不仅影响了患者用药选择,也折射出跨国药企在中国市场面临的多重挑战。
退出背后的多重因素
默沙东此次退出中国市场的决定,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政策环境来看,国家药品集采政策对原研药企产生了深远影响。在第十批国家药品集采中,默沙东等外资药企无一参与竞标,选择退出竞争。集采规则的变化,如取消50%降幅保底规则,迫使企业必须在自己能够承受的最大限度内将价格“探底”,以尽可能确保中标。这种激烈的竞争态势,使得原研药企难以维持原有的利润空间。
市场竞争加剧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以默沙东的糖尿病药物西格列汀为例,该药在DPP-4抑制剂市场曾占据优势地位,但随着国产仿制药的快速崛起,市场份额正面临严峻挑战。目前,国内已有9款DPP-4抑制剂上市,其中7款为仿制药,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此外,全球战略调整也是默沙东退出中国市场的重要考量。默沙东正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业务重组,优化资源配置。例如,其糖尿病业务部门已开始人员优化,以应对集采后的市场变化。这种战略调整使得部分产品线不得不做出退出市场的决定。
多重影响下的市场格局
默沙东药品退出中国市场,对各方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对于患者而言,虽然短期内可能面临用药选择的变化,但国产替代药品的可获得性正在不断提高。以甲肝疫苗为例,国内已有5家本土企业获批生产,可以满足市场需求。而且,国产疫苗在质量和效果上已达到国际标准,能够为患者提供可靠的选择。
从行业角度来看,默沙东的退出反映了外资药企在中国市场面临的转型压力。一方面,集采政策推动了药品价格的大幅下降,挤压了原研药的利润空间;另一方面,本土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不断提升,使得外资药企需要重新审视其在中国市场的定位和策略。
对于默沙东自身而言,虽然部分产品退出中国市场,但并不意味着全面撤退。相反,该公司正积极调整在华战略,加大新药研发投入和引进力度。根据默沙东中国总裁田安娜透露,预计未来五年(2025-2029),公司将向中国引入40多项新产品和新适应证。同时,默沙东也在积极推进与本土企业的合作,如与科伦博泰、上海同润生物医药等达成多项研发合作,以期在中国医疗生态系统中保持领先地位。
未来展望:合作与创新并重
面对中国市场的复杂挑战,默沙东正在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该公司于2024年年初启动了新的发展战略——“耀赢未来”,致力于成为中国医疗生态系统中值得信赖和领先的合作伙伴。这一战略的核心是在顺应快速变化的市场形势的同时,继续坚守其根植中国三十余载的初衷:把高质量的创新药物和疫苗带给广大中国患者和消费者,在中国拯救生命、改善生活。
默沙东在中国的布局也在不断深化。目前,该公司已在中国建立起“三擎合一”的布局:商业总部位于上海;研发中心总部位于北京,是跨国药企在华规模最大的研发机构之一,实现与默沙东全球“同步研发、同步递交”;默沙东还在杭州、宁波和天津设有工厂,其中杭州工厂于去年启动糖尿病DPP-4抑制剂的全流程生产,为服务中国糖尿病患者迈出坚实的一步。
与此同时,默沙东也在中国积极推进科学驱动的商务拓展策略,包括与科伦博泰共同开发临床前用于治疗癌症的抗体偶联物(ADC)药物;于2024年10月收购上海同润生物医药的新型在研临床阶段双特异性抗体CN201,用于治疗B细胞相关疾病;于11月与礼新医药宣布合作,获得新型在研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LM-299的全球开发、生产和商业化独家许可;与翰森制药就在研临床前口服小分子GLP-1受体激动剂HS-10535达成全球独家许可协议。这一系列与本土创新药企的携手,既印证了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研发实力的崛起和创新的持续涌现,也体现了默沙东作为领先跨国制药公司对合作共赢、“双向奔赴“的坚定态度,在”引进来“的同时,也在助力中国创新成果”走出去“,为全球患者带去希望。
默沙东的公益行动也体现了其对中国市场的长期承诺。2024年11月,该公司与中国癌症基金会签署捐赠协议,未来两年将捐赠8.1万支HPV疫苗,为约2.7万名初中女生免费接种。截至2024年11月,默沙东HPV疫苗已累计帮助超过5100万中国适龄女性预防HPV及宫颈癌等相关疾病。
默沙东与中国结缘始于35年前的乙肝疫苗技术转让。当时,该公司以不收取利润的方式,将最先进的基因工程重组乙肝疫苗技术转让给中国,帮助建立了北京、深圳两个世界级的乙肝疫苗生产车间。据世界卫生组织2016年的统计数据,超过99%的中国儿童因乙肝疫苗接种而避免了慢性乙肝感染。
默沙东的创始人乔治·默克曾说过:“我们应当永远铭记,药物是为人类而生产,不是为追求利润而制造的。只要我们坚守这一信念,利润必将随之而来。”这份精神指引着默沙东在中国市场的每一步发展。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该公司通过持续的创新投入和本土合作,正努力在中国医疗生态系统中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