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谷饼:一块饼里的晋商传奇
太谷饼:一块饼里的晋商传奇
“平遥的牛肉太谷的饼,清徐的葡萄甜格盈盈……”一曲《夸土产》唱遍大江南北,让太谷饼的美名传遍天下。作为山西省的传统名吃,太谷饼不仅是一种简单的食品,更承载着厚重的晋商文化和历史记忆。
历史渊源:从民间小吃到宫廷贡品
太谷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咸丰年间,距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相传最初是一位姓张的饼铺老板,为了满足太谷县商贾云集、经济繁荣的需求,反复试验制成了一种“甘饼”,很快便声名远扬。
更有趣的是,这种民间小吃还曾“征服”了慈禧太后。据记载,清庚子年间慈禧逃难长安,途经山西晋中时无意间尝到了太谷饼,非常喜欢。回京途中再次经过晋中时,她还下令要把太谷饼师傅带回皇宫,让这种民间美食成为了宫廷贡品。
独特工艺:五步制作成就“糕点之王”
太谷饼之所以能享有“糕点之王”的美誉,与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密不可分。整个制作过程严格遵循五步法:选料、和面、成型、烘烤和焖制。
选料:精选山西晋中的优质小麦粉,配以广西的白砂糖、塞北的胡麻油和野外的蜂蜜,这些原料的品质直接影响最终的口感。
和面:将准备的原料融合在一起,倒入面粉后进行按压揉捏。这个过程非常考验功底,按压的力度需要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才能掌握。
成型:老师傅在面团上轻轻一揪,然后在芝麻上一沾,再用手一按,太谷饼的基本形状就形成了。
烘烤:与其他糕点不同,太谷饼需要经过两次烘烤。第一次定型,第二次上色,这样能确保外皮酥脆,内里柔软。
焖制:烘烤后还需要进行焖制,这个步骤能让太谷饼更加香酥绵软,也是其独特口感的关键所在。
文化价值:晋商饮食文化的代表
太谷饼不仅是美食,更是晋商文化的象征。在晋商鼎盛时期,太谷饼随着商队的足迹传播到全国各地,甚至远销俄罗斯、日本、蒙古等国。它见证了晋商的辉煌历史,也成为了晋商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太谷饼的制作工艺在2006年被列入山西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进一步彰显了其文化价值。
现代传承:从宫廷贡品到大众美食
如今,太谷饼已经从昔日的宫廷贡品、富商美食,变成了普通百姓也能享用的大众食品。据统计,太谷饼的年产量从2006年的0.8万吨增长到2008年的10万吨,增长了12.5倍。
在品牌发展方面,鑫炳记、龙杯、荣欣堂等品牌各具特色。鑫炳记以悠久历史和精湛工艺著称;龙杯牌注重原料品质和独特风味;荣欣堂则在传承传统工艺的同时,推出了多种创新口味。
尽管产量和品牌都在发展,但太谷饼的制作工艺依然保持着传统,每一代传承人都坚守着“诚实守信、信誉至上”的晋商精神,确保每一块饼都能达到“酥而不碎,甜而不腻”的完美境界。
从一块简单的面饼,到享誉全国的“糕点之王”,太谷饼见证了中国近代商业的变迁,承载着浓厚的晋商文化记忆。它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一种文化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