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本昌:从“济公”到话剧大师的艺术人生
游本昌:从“济公”到话剧大师的艺术人生
2024年2月,90岁的游本昌凭借在王家卫执导的《繁花》中饰演的“爷叔”一角,荣获CMG第二届中国电视剧年度盛典“终身成就艺术家”称号。这位被誉为“活济公”的表演艺术家,用一个眼神就打动了无数观众,展现了其深厚的表演功底。然而,这位老艺术家的艺术人生远不止于此,从电视荧幕到话剧舞台,他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艺术家。
从龙套到“硬里子”:话剧院里的艺术追求
1956年,刚刚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的游本昌被分配到中央实验话剧院(现中国国家话剧院)工作,成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青年演员。在人才济济的北京,他并没有一鸣惊人,而是从跑龙套开始,逐渐在话剧舞台上积累经验。
在《大雷雨》中,游本昌饰演一个无台词的老农奴角色。为了演好这个龙套角色,他阅读了19本书,深入研究角色的穿着打扮、生活习惯和心理逻辑。最终,他在舞台上流下了符合角色、符合剧情的眼泪,这个无声的表演被评价为“一个经典的龙套”。
在京剧行话里,配角被称为“里子演员”,好的配角自有艺术光彩,还会被观众送上“硬里子”的美号。自认条件一般的游本昌,找到了自己的艺术追求——做一个“硬里子”。在《一仆二主》中,他饰演仆人一角,通过独特的理解和处理,成功塑造了一个具有普遍性的劳动人民形象,获得中直文艺团体观摩评比演出表演一等奖。
艺术传承:培养年轻演员的良苦用心
游本昌不仅在舞台上塑造了众多经典角色,更将毕生所学传授给年轻一代。他常常教导年轻人:“先做个好人,才有可能成为好演员。”在他看来,做一个好人是成为好演员的基础,但要真正成为好演员,还需要解决一系列专业问题。
在教学和实践中,游本昌毫无保留地传授表演艺术的精髓。他强调演员要“心里有”,要通过文化积淀和艺术态度来提升对角色的理解力。他常常引用梅兰芳的例子,教导年轻演员要从心出发,理解中国戏曲美学的写意空灵。
艺术人生的升华:从“济公”到话剧大师
1985年,52岁的游本昌在电视剧《济公》中饰演济公,凭借这一角色获得第四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男主角。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满足,而是继续在艺术道路上追求卓越。
2009年,为了演好话剧《弘一大师》,76岁的游本昌前往大光明寺,切身体会弘一法师李叔同最后五年的生活。他卖掉了房子,组建团队,亲力亲为,最终这部话剧得以被观众接受,甚至受邀前往北美地区演出。
在《繁花》中,90岁的游本昌用精湛的演技诠释了“爷叔”这一角色,再次证明了自己对表演艺术的执着追求。他用一生践行着“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的艺术精神,成为年轻一代演员的榜样。
游本昌的艺术人生,是一部关于坚持与追求的传奇。从电视荧幕到话剧舞台,他用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对年轻一代的无私奉献,书写了一位真正艺术家的动人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