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赛罕区司法局:校园法治教育的新典范
大理&赛罕区司法局:校园法治教育的新典范
大理白族自治州司法局和赛罕区司法局在校园法治教育方面的创新举措和显著成效,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文章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大理州司法局:构建“四位一体”法治教育新格局
大理白族自治州司法局通过实施“法治宣传进校园全覆盖工程”,构建了政府、学校、家庭、学生“四位一体”的法治宣传教育新格局。全州1090所中小学校均配备了政法干警担任法治副校长,开展各类法治宣传活动3.3万余场次,受教育师生达1000余万人次。
大理白族自治州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周本森告诉《法治日报》记者,近年来,大理以在校未成年学生为重点,通过实施精准化、精细化普法,走出了一条具有大理特色的未成年学生法治宣传教育之路,并取得明显成效。
大理白族自治州司法局、州普法办不断求实创新,牵头组织法院、检察院、公安等单位在全州实施“法治宣传进校园全覆盖工程”,全面推动未成年人法治宣传工作落实到位,提升法治学校建设水平。同时,进一步加强“法治副校长”选聘管理,压实各级各部门普法责任,扎实开展法治宣传进校园活动。截至目前,全州1090所中小学校均实现1名政法干警担任法治副校长,利用法治副校长专业优势,引导青少年树牢法治观念,增强明辨是非、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近年来,全州各级各部门,紧紧围绕“法治宣传进校园全覆盖工程”,充分发挥部门职能,各尽其责,齐抓共管,形成了各责任部门协同联动,家庭、学校和学生广泛参与的未成年学生大普法工作格局。
“通过紧盯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等群体,以重要普法节点为契机,‘线下’以学校为主阵地开展法治宣讲、发放普法宣传资料、进行法律服务咨询解答,‘线上’依托微信、微博等平台,深入宣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知识,不断提升未成年学生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大理白族自治州司法局副局长唐志萍介绍说,自实施“法治宣传进校园全覆盖工程”以来,全州各中小学校法治副校长开展专题法治讲座一万余场次、受教育师生达300余万人次;各级各部门开展法治宣传进校园活动3.3万余场次、受教育师生1000余万人次,累计发放宣传资料260余万份,制作宣传橱窗、展板、板报1.9万余块。
大理白族自治州在全面实施“法治宣传进校园全覆盖工程”的基础上,持续加强工作创新,通过开展“开学第一堂法治课”和“期末最后一堂安全课”法治宣传进校园活动,有效预防和遏制未成年学生违法犯罪的发生。
“一学期两堂课”围绕未成年学生常见的违法犯罪问题和未成年学生、教师及家长(监护人)在假期应注意的安全问题,以网络视频直播和课堂现场宣讲相结合的形式进行集中普法。
周本森说,“一学期两堂课”现已成为大理白族自治州各中小学校的“必修课”。通过互动式、浸润式、启发式的教育方式,将法治教育融入教学活动,为培养和树立青少年法治意识、提升法律素养提供了重要载体,促进未成年学生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法治思维和行为习惯,有力有效护航未成年学生健康成长。
赛罕区司法局:“护蕊行动”打造法治教育新模式
赛罕区司法局以建设平安校园、法治校园为目标开展“护蕊”行动。活动整合了普法宣传、矛盾纠纷调处等工作职能,围绕建立校园调解、法治宣传教育、青少年法律援助三个方面展开探索。
推动校园调解提质增效
赛罕区司法局积极推进人民调解进校园工作,建立人民调解校园工作室,与区教育局联合召开“护蕊”行动进校园暨法治工作推进会,探索法治教育新模式。通过专业的调解人员介入,不仅及时有效地解决校园内发生的各类矛盾和纠纷,更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和谐的学习环境。近年来校园矛盾纠纷数量逐步攀升、诉求日趋多样,人民调解校园工作室的成立弥补了赛罕区在校园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上的空白,成为预防化解校园矛盾纠纷的“前哨站”。自成立以来,人民调解校园工作室共调解案件近百起。
赋能法治素养精准提升
赛罕区司法局在辖区各学校挂牌成立青少年法治教育宣传基地,通过联合律师、心理辅导师等专业人员深入中小学开展“法治进校园”系列讲座、培训和宣传工作,织牢织密普法宣传网。使青少年了解、掌握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需的法律常识和制度,引导青少年从小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习惯,增强其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分辨是非、运用法律方法维护自身权益、通过法律途径参与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能力,提升法治教育的质效,为构建法治校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自成立以来,线上线下开展法治宣传教育210起。
建强青少年法律援助服务网络
建立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四优一快”机制,优先解答、优先受理、优先指派、优先办理、快速介入,积极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围绕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中涉及的校园暴力、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内容,在帮助学生解决实际法律问题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经验总结与启示
大理白族自治州和赛罕区的法治教育实践,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经验:
创新机制是关键:大理州的“四位一体”模式和赛罕区的“护蕊行动”都体现了机制创新的重要性。通过整合多方资源,构建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有效提升了法治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精准化、精细化是方向:两地都注重针对不同群体开展精准化普法,如大理州关注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赛罕区则通过法治副校长和专业团队提供精准服务。
线上线下融合是趋势:大理州通过网络直播等形式开展法治教育,赛罕区则建立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法治宣传教育体系,这种融合模式既扩大了覆盖面,又提高了效率。
注重实效是根本:两地的实践都强调法治教育的实际效果,通过调解、法律援助等具体措施,真正帮助青少年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法治意识。
大理白族自治州和赛罕区的法治教育实践,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经验。通过创新机制、精准施策和线上线下融合,两地有效提升了青少年法治素养,为建设法治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