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抗战史诗《黄河大合唱》:诞生85年,仍在世界舞台回响

创作时间:
2025-01-22 02:43:45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抗战史诗《黄河大合唱》:诞生85年,仍在世界舞台回响

1939年4月13日晚,延安陕北公学礼堂内灯火通明,一场注定载入史册的音乐会在简陋的舞台上拉开序幕。当指挥棒轻轻挥动,激昂的旋律响起,全场观众屏息凝听。这就是《黄河大合唱》的首演现场,一部凝聚着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音乐史诗就此诞生。

01

诗人的激情与音乐家的才华

1938年,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队东渡黄河,前往吕梁山抗日根据地。在壶口瀑布附近,他目睹了黄河船夫与惊涛骇浪搏斗的震撼场景,高亢的船工号子深深印刻在他的脑海中。这些震撼人心的画面,为他创作《黄河吟》提供了灵感。

1939年初,光未然因行军坠马受伤,被送往延安治疗。冼星海得知后前去探望,两人一拍即合,决定再次合作。在病房里,光未然仅用5天时间就完成了400多行的长诗《黄河吟》。这首诗以黄河为背景,展现了中华民族的苦难与抗争,充满了激昂的爱国热情。

02

六天六夜的创作奇迹

1939年3月11日晚,冼星海受邀参加演剧第三队的歌词朗诵会。在西北旅社的窑洞里,25岁的光未然激情朗诵了《黄河吟》。冼星海听后激动地说:“我有把握把它谱好!”

回到住处,冼星海立即投入创作。早春的延安寒冷异常,冼星海裹着棉大衣,坐在昏暗的油灯下,全身心投入创作。6天6夜,他几乎未曾合眼,终于完成了这部宏伟的作品。冼星海的夫人钱韵玲回忆说:“我们用一小盆炭火取暖,我有时看他写累了,就煮一点红枣给他吃。那时候延安的木炭还是很缺乏的,夜深人静时,炭火熄了,窑洞里非常冷,但星海的创作热情却比火焰还要热!”

03

从延安到世界的战歌

1939年4月13日,《黄河大合唱》在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由冼星海亲自指挥。演出效果震撼人心,观众反响热烈。毛泽东评价说:“百听不厌。”周恩来题词:“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茅盾则称赞道:“它那伟大的气魄自然而然使人鄙吝全消,发生崇高的情感,光是这一点也就叫你听过一次就像灵魂洗过澡似的。”

抗战期间,《黄河大合唱》迅速传遍全国,成为激励中国人民抗战到底的精神号角。它不仅在国内广为传唱,还传播到世界各地。1940年,刘良模将乐谱带到美国,由普林斯顿大学合唱团用英语演唱。1949年,联合国成立的庆祝会上,美国黑人男低音歌唱家保罗·罗伯逊用英语演唱了《黄河颂》。此后,《黄河大合唱》在世界各地演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象征。

04

85年后的回响

2024年4月10日,山西省吉县黄河壶口瀑布旅游区,一场特别的音乐会正在举行。来自澳大利亚、法国、台湾等地的合唱团齐聚于此,共同演绎《黄河大合唱》。这是纪念《黄河大合唱》首演85周年系列活动的首场演出,随后还将在多个城市接力上演。

85年过去了,《黄河大合唱》依然激荡着人们的心灵。它不仅是一首音乐作品,更是一面精神旗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民族复兴而奋斗。正如光未然在诗中所写:“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