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科技创新引领线纹海马养殖业崛起

创作时间:
2025-01-22 08:07:19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科技创新引领线纹海马养殖业崛起

在山东莱州湾畔,一场渔业养殖的革命正在悄然进行。通过“南鱼北育”的创新养殖模式,原本只在南方温暖海域生长的名贵海水鱼类,如今在北方的养殖车间里也能茁壮成长。这一突破不仅为我国渔业发展开辟了新路径,更为线纹海马养殖业的崛起注入了强劲动力。

01

技术突破:从“南鱼北育”到“中国芯”

走进山东海洋明波水产的循环水养殖车间,一尾尾红九棘鲈(红瓜子斑)在水中欢快游动。这种头部及背部前端带有暗褐色网纹、通体红色的鱼类,是南海名贵海水鱼类之一。如今,通过人工繁育技术的突破,它已经在北方找到了新的“家”。

“南鱼北育”的成功,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山东海洋明波水产通过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合作,成功突破了红九棘鲈、赤石斑鱼、花尾鹰等名贵海水鱼类的人工繁育技术。仅红九棘鲈一个品种,就成功繁育出50.6万尾苗种。更令人振奋的是,被誉为“刺身之王”的黄带拟鲹也实现了国内首次人工繁育和规模化苗种培育。

这些突破不仅解决了名贵海水鱼品种价高难求的问题,更为我国渔业种业装上了“中国芯”。山东海洋明波水产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文升表示:“这些品种取得人工繁育技术突破意义重大,为‘南鱼北育’和产业化推广奠定了重要的种质基础。”

02

创新养殖模式:循环水养殖的“陆海接力”

实现“南鱼北育”,关键在于创新养殖模式。山东海洋明波水产在国内率先实现全循环水养鱼工厂化生产,通过高效物理过滤、生物净化、紫外线杀菌等技术,完成养殖尾水的高效处理和区域用水全循环。这种模式不仅节约水资源,还能为鱼类提供最佳生长环境。

“循环水工厂化养殖能提高单位水体的养殖产量,一立方水体可产出60—80公斤鱼,是普通养殖模式的2—3倍。”李文升介绍道。更重要的是,这种模式突破了地理空间与自然环境的限制,实现了“陆海接力”养殖。

在冬季外海水温低时,鱼类在循环水车间养殖;夏季海水温度适宜时,则将其转移到海上围栏中养殖。这种健康高效的“陆海接力”模式,从上游的种质创制、良种开发,到陆基工业化循环水养殖、海上深水网箱和大型围栏养殖,再到市场供给,形成了一体化运营的现代渔业产业链。

03

市场需求:药用价值驱动养殖业发展

线纹海马的养殖热潮,很大程度上源于其极高的药用价值。作为传统名贵中药材,海马具有补肾壮阳、调气止痛、散结消肿等功效。随着中医药的广泛应用和认可度提升,海马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年需求量已超过500吨。

然而,野生海马资源因过度捕捞和环境污染等因素急剧减少。2004年起,我国将海马属所有种列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严禁野外捕捞及交易。这为人工养殖带来了巨大机遇。

04

挑战与机遇:科技创新引领未来

尽管线纹海马养殖业前景广阔,但仍面临诸多挑战。首当其冲的是种质退化问题。长期的人工养殖可能导致遗传多样性降低,影响海马的生长性能和抗病能力。此外,海马对水质、水温等环境条件要求苛刻,幼苗成活率低也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面对这些挑战,科技创新成为关键。山东泰涌水产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与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研究所合作,经过一年多的技术攻关,摸索出一套完整的海马培育和养殖技术体系。目前,该公司已实现每只海马每年可生产4—5次,平均每尾每次产出200—300尾幼苗。

05

展望:规模化养殖的广阔前景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张东博士预计,未来五年内,我国养殖海马干品年产量可达200吨以上,年产值有望突破300亿元。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规模化养殖的推进,线纹海马养殖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南鱼北育”的成功实践,不仅为线纹海马养殖业插上了科技翅膀,更为我国渔业高质量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径。在科技创新的引领下,这一新兴产业必将为乡村振兴和海洋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