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海上光伏电站落户山东垦利,开创吉瓦级海上光伏时代
全球最大海上光伏电站落户山东垦利,开创吉瓦级海上光伏时代
11月13日,随着首批发电单元成功并网,山东垦利100万千瓦海上光伏项目正式登上世界舞台,成为全球首个并网发电的吉瓦级海上光伏电站。这个位于山东省东营市东部海域的超级工程,不仅是中国海上光伏领域的重大突破,也为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树立了新的里程碑。
技术创新:开创多个“首次”记录
垦利项目在全球率先采用大型海上钢桁架平台式固定桩基施工技术,安装了2934个光伏平台,单个平台长60米、宽35米。这种设计不仅能够承受海上恶劣环境的考验,还为未来海上光伏电站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更值得一提的是,项目在国内光伏领域首次应用了66千伏海缆+陆缆大容量、长距离输电技术。这种创新的输电方案,不仅传输容量更大、成本更低,还为海上光伏电站的电力外送开辟了新路径。据项目负责人王林介绍,这种输电技术的采用,使得项目的电力传输效率大幅提升,为后续大规模海上光伏项目的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环境效益:绿色能源的典范
项目全部并网后,预计年发电量可达17.8亿千瓦时,大约能满足267万普通中国城镇居民一年的用电量。从节能减排的角度来看,项目每年可节约标煤约50.3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34.47万吨,相当于种植了7400多万棵树。
更令人惊喜的是,垦利项目创新性地采用了“渔光一体”开发模式。这种模式将渔业养殖与光伏发电有机结合,实现了海域的立体综合开发利用。据估算,仅渔业养殖一项,项目每年就能带来超过2700万元的额外收益。这种“上可发电、下可养殖”的模式,不仅提高了海域的综合利用价值,也为海洋生态保护开辟了新思路。
经济效益:带动全产业链发展
垦利项目的成功并网,不仅带来了可观的电力产出和环境效益,还带动了当地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项目所在的东营市,依托得天独厚的海上风光资源,建起了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目前,产业园已吸引多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入驻,从生产原材料到风电主机,构建起了完整的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链。
据东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利临港招商部部长姜志伟介绍,今年产业园预计可实现总产值近50亿元。随着垦利项目的推进,这一数字有望继续攀升。此外,项目还带动了当地港口运输业的发展。东营市广利港风电码头专门设立了两个1万吨级通用泊位,年吞吐量可达65万吨,为光伏设备的运输提供了有力保障。
未来展望:引领全球海上光伏发展
垦利100万千瓦海上光伏项目的成功并网,标志着中国在海上光伏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作为全球首个吉瓦级海上光伏电站,该项目不仅展示了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创新能力,更为全球海上光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示范。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持续下降,海上光伏有望成为未来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垦利项目的成功,无疑为这一前景增添了更多信心。正如国家能源集团国华投资山东垦利项目负责人王林所说:“项目的成功并网为我国乃至世界海上光伏产业的规模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站在新的起点上,垦利项目将继续发挥其示范效应,推动中国乃至全球海上光伏产业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