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精神内耗:从纠结过去到把握当下
创作时间:
2025-01-22 00:26:55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告别精神内耗:从纠结过去到把握当下
近年来,“精神内耗”成为热点词汇。何为“精神内耗”?会引发哪些不利影响,又该如何预防和应对?对此,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精神科黄凯、徐辕虹医师给出解答。
图片来源:摄图网
什么是“精神内耗”
“精神内耗”,指个体在心理上的过度自我消耗,常伴随明显疲惫感,它并非直接来自于身体或脑力方面的消耗,而更多由想法与情感的自我冲突所致。
生活中,个体所经历的事可能对内心造成一定挑战,从而产生心理上适应性的起伏。这些情绪起伏、内心变化,在一定时间内都是正常、可被接受的。然而,个体有时很难顺利度过这个阶段,可能出现“精神内耗”。
“精神内耗”的人往往来回纠结于事情的对错、复盘事件的细枝末节,或反复盘算未来的风险、不确定性,极力试图规避或尝试掌控全局。当注意力过多集中于过去或未来、自我纠结时,则开始累积心理上的自我消耗,体验到明显的身心疲惫,并很可能伴随出现抑郁、焦虑情绪。
这种状态如果持续存在且没有及时得到觉察和积极调节,就可能发展为抑郁症、焦虑障碍等精神疾病。
如何告别“精神内耗”
- 关注当下,把握现在
将注意力集中于当下自己可以把控的事情。过去与未来,既不能改变也无法掌握,能把握的只有现在。越把关注点放在眼前的事与人,对生活的掌控感就越高。
- 自我接纳,积极看待
生活充满“意料之外”,越是排斥、抵触,越是难以真正摆脱负面影响。试着接受生活中会出现负面事件,接纳自己会有负面情绪、不足和不擅长的事情。自我接纳,可以帮助个体更好放下内心的纠结、执着,减少思想消耗,从而坚定走好脚下的路。
就像硬币有两面一样,事件往往有好有坏,只关注负面则容易持续沉浸于负性情绪,难以体验到生活中快乐、满足的一面。尝试积极、全面看待事情对现实更有意义,可为内心提供更多积极动力,进入良性循环。
减少“精神内耗”,接纳生活以及真实的自我,充实内心的积极感受,才能好好感受当下的每一步。
热门推荐
香港“22家船上餐厅”的别样餐点
“咸淡争霸赛”:大西洋VS太平洋,盐度差距悄然拉大!
如果海洋里的盐消失会怎样?
肺栓塞症状识别:五大表现需警惕,及时就医是关键
春日紫藤花季,上海地铁三条紫色线路与特色交通卡亮相
高钙配方乌龟粮,助力乌龟健康成长
《创造与魔法》水池龟饲料配方大揭秘:三文鱼+鲶鱼
疫情防控下的正确测温指南:四种方法详解与注意事项
从机场到校园,红外测温仪筑牢疫情防控网
1666年伦敦大火后,胡克用科学精神重塑城市
胡克改良显微镜,首次发现细胞:开启微观世界大门
胡克发现细胞,列文虎克发现细菌:微生物学诞生记
罗伯特·胡克:用实验揭示材料弹性的先驱科学家
律师解读《第二十条》:面对霸凌如何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
积极养生旅游成新趋势 善用自然资源可撬动商机
《白月梵星》OST引爆热搜,哪首歌最能触动你的心弦?
泰它西普进医保,患者福音来了!
《白月梵星》OST席卷各大音乐平台,实力歌手助阵打造年度音乐盛宴
冬季养生面食指南:花卷、馒头等8种健康面食详解
变废为宝:淘米水发酵成养花“黄金液”的全程攻略
园艺新手自制营养液:4种实用配方详解
四种自制营养液配方,变废为宝助力植物生长
红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演变:从丰收象征到喜庆符号
学者考证:“正月剃头死舅舅”源于端午禁忌迁移
解密春节穿衣禁忌:白色黑色旧衣为何不宜穿
属羊人专属:六大招财颜色助你开启财富之门
观趋势 谋发展 2024 SSHT上海智能家居展有哪些创新呈现?
康熙擒鳌拜、天理教攻宫、慈禧垂帘:紫禁城三大历史事件
故宫: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的巅峰之作
周末就出发!值得N刷的云南乡村旅游精品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