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揭秘《我爱北京天安门》:从英语课本到传唱世界的经典

创作时间:
2025-01-22 07:46:24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揭秘《我爱北京天安门》:从英语课本到传唱世界的经典

“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引我们向前进。”这首《我爱北京天安门》自1970年问世以来,以其朗朗上口的旋律和富有感染力的歌词,成为几代中国人的共同记忆。然而,你可能不知道,这首歌的诞生源于一个13岁少年的英语学习经历。

1969年,上海一名五年级学生金果临在学习英语时,课本上的句子“I love Peking, I love Tiananmen”深深吸引了他。这个简单的句式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将“北京”和“天安门”融入歌词,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1970年,金果临的这首词作发表在《红小兵文艺宣传资料》上。

金果临的姐姐金月苓平时就非常喜欢音乐,自己经常写歌。当她看到弟弟这首《我爱北京天安门》的词作发表后,非常激动,也没有和弟弟商量,立即就为这首词谱了曲。曲子谱好后,金月苓把词曲一起寄给上海的《红小兵歌曲》杂志社,不久,歌曲在杂志上发表了。

歌曲的旋律不超过九度的音域,但曲调流畅、欢快,歌词简洁。歌曲运用明快清新的语言,将四句歌词做了三次重复,构成了ABA的段落结构,词曲结合紧密,首尾呼应,乐段之间既有热情欢乐的舞蹈性节奏,又有抒情悠长的歌唱性曲调,从情绪到旋律,都是既对比又统一。整首歌曲积极向上的曲风,烘托出一种温暖光明的感觉,抒发了对首都北京的无限向往和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

1972年,经过几次修改,歌曲最终定稿,出版了唱片,并被当时的国务院文化组选入《战地新歌》的第一集。同年,《人民日报》发表《努力发展社会主义的文艺创作》特刊,并且刊登10首歌曲,包括《我爱北京天安门》。

有趣的是,当《我爱北京天安门》在全国唱响时,身为创作者的姐弟俩却还没有去过北京,更没有见过天安门。1972年,国家体委编创儿童广播操,到上海征求业余音乐作者意见,听闻金月苓没有去过天安门,特意邀请她到北京,她这才终于见到了天安门。1977年恢复高考后,金月苓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和谭盾、陈佐惶、郭文景、刘索拉等人成了同学。弟弟金果临没有像姐姐一样走上艺术创作的道路,一直生活在上海的他,直到1982年才利用出差的机会,到北京天安门拍了几张照片留念。

《我爱北京天安门》的传唱历程堪称传奇。1972年,意大利导演米开朗琪罗·安东尼奥尼拍摄的纪录片《中国》,将《我爱北京天安门》作为影片开始的画外音。1979年,当时的美国总统卡特为迎接邓小平访美,特意安排了一场演出,由 200 名美国儿童用中文合唱这首歌曲。1984年,美国总统里根访华前,美国艺术团在北京演出的第一个合唱节目,也是这首《我爱北京天安门》。法国钢琴家理查德·克莱德曼曾将这首歌曲改编成钢琴曲,并于2002年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举办的音乐会上,同中国小女孩共同演绎了这首经典之作。

这首歌曲的词曲易记易唱,非常适合孩子们演唱,也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它用朴素的情感呈现了一个时代的面貌,它积极、昂扬的曲调,也激励着人们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拥抱新时代,拥抱美好的未来。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