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养生指南:五大调养原则,六种疾病预防,老人儿童需关注
冬季养生指南:五大调养原则,六种疾病预防,老人儿童需关注
随着冬季的到来,气温骤降,空气干燥,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各种传染病的侵袭。在这个季节,我们需要特别注意冬季养生,增强自身抵抗力,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合理膳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常见传染病等都是重要的养生小妙招。你有哪些冬季养生的经验呢?快来分享吧!
冬季养生的核心原则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记载:“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这段话告诉了我们冬季如何养生。其意思是说,冬天最寒冷的三个月,乃是万物生机闭藏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水面结冰,大地冻裂,所以人不可扰动阳气,应当早睡晚起,一定要等到阳光出现再起床;要让情志如同军队埋伏、鱼鸟深藏、人有隐私、心有所获一般;还要远离严寒之地,靠近温暖之所,切不可让皮肤开启出汗而使阳气大量丧失。这便是顺应冬气、养护人体闭藏机能的法则。
具体来说,冬季养生应遵循以下五个原则:
起居调养
冬季应遵循“早睡晚起”的原则。早睡能够保养人体阳气,使身体保持温热状态,而晚起则可养人体阴气,待日出之后再起床。睡觉时不可蒙头大睡,因被窝中空气不流通,氧气会稀少。人在这样的环境中睡觉,会感到胸闷、恶心,甚至会从睡梦中惊醒并出虚汗。
精神调养
中医讲“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追求内心的平静非常重要。冬至时节,人们其实很容易感到郁闷。因为冬季大多数时候天空不像夏天那样总是晴空万里、阳光普照。这样的天气容易让人心情低落。所以,我们应当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不要总是烦躁不安,要保持乐观的心态,拥有一个好心情。
运动调养
适度锻炼对心血管、呼吸、消化、运动、内分泌等系统都大有益处。这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一些强度不高的体育活动,如慢跑、跳舞、滑冰、打球等,也可以在天气晴好的时候去爬爬山、散散步。锻炼应以微微出汗为宜,切不可大汗淋漓,因为汗多会泄气。
饮食调养
肾脏既要为维持冬季热量支出准备充足的能量,又要为来年贮存一定的能量。在饮食上要时刻关注肾脏的调养,适当多吃动物性食品、豆制品以及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例如:牛肉、羊肉、鸡肉、鸭肉、大豆、核桃、栗子、木耳、芝麻、红薯、萝卜等。
防病保健
医药学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出:“冬七十二日,省咸增苦,以养心气也……”其意思是冬季应减少咸味食物,多吃苦味食物,以养心气。但需注意,不能进补过度,否则就会出现肾水过旺的情况,从而导致肾水克制心火太过,造成心气虚弱。
特殊人群养生指南
老年人
冬季养生,对于老年人来说尤为重要。中医专家提醒,要想平安健康度过寒冬,一定要记住“2防、3暖、4忌”的养生法则。
“2防”:防寒和防病。由于老年人身体血液循环较慢,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差,因此,在寒冷的冬季,保暖是第一要务。特别是头部、脚部和腰部,这些部位一旦受凉,容易引发感冒、关节炎等疾病。因此,出门要戴帽子,晚上泡脚后穿好袜子,睡觉时腰部要盖好薄毯。
“3暖”:暖胃、暖身和暖心。由于冬季人体新陈代谢减慢,肠胃功能受到影响,尤其是有胃寒问题的老年人,更要注意饮食。平时可以多吃一些温热的食物,如红枣、山药、羊肉汤等。同时,适量的运动也能促进血液循环,缓解手脚冰凉的问题。此外,保持好心情也非常重要,可以通过与朋友聊天、听音乐、晒太阳等方式来缓解冬季的压抑情绪。
“4忌”:冬季养生要避免的四种不良习惯包括:饮食过于油腻、熬夜、久坐不动以及过度依赖暖气。这些习惯都可能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引发疾病。
儿童
儿童在冬季易患呼吸道感染,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儿童呼吸道感染主要有四种类型:
支原体肺炎:多见于学龄期儿童,典型的症状是发热、咳嗽。咳嗽有一定特点,初期是阵发性、刺激性干咳,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咳嗽、咳痰,部分症状严重的孩子会出现喘息、呼吸困难、发绀等表现。
流感:在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出现,早期症状是突然高热,往往伴有全身的症状,如乏力、头痛或肌肉关节酸痛,年龄小的孩子可能精神萎靡,婴儿可能出现吃奶差、少动等。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这是引起5岁以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两岁以下婴幼儿,特别是早产儿、小于3个月的婴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婴幼儿,如果出现呼吸快、呼吸发憋、喘息声等,需要及时就医。
腺病毒感染:腺病毒有多种分型,大多数病例临床症状较轻,表现为发热、咽痛、咳嗽等,极少数会引起较重的腺病毒肺炎,可能持续高热1周以上。
与成人相比,儿童免疫系统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各脏器功能还不完善,免疫功能相对较弱。儿童呼吸道发育也与成人不同,以肺部组织为例,儿童的大部分肺泡都在努力“工作”,一旦发生感染,代偿能力较弱,很容易出现呼吸道症状。所以,不少儿童肺炎可能刚开始表现不重,但临床上进展迅速。
传染病预防措施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温馨提示:2025年1月需关注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流行性感冒、诺如病毒肠炎、人感染禽流感和猴痘等传染病,以及预防一氧化碳中毒。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冬春季节是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多种病原体都可以引起呼吸道传染病。
- 主要预防措施: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勤洗手,尽量避免用手触摸眼、鼻或口;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等。有发热和呼吸道症状时,及时就医;前往环境密闭、人员密集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去医院就诊时,应主动科学佩戴口罩。孕妇、低年龄儿童、老年人、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等人群,根据疫苗接种的适用条件,积极接种相关疫苗,如流感疫苗、肺炎链球菌疫苗等。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常见症状主要为发热、咽干、咽痛、咳嗽等,部分患者可伴有肌肉酸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鼻塞、流涕、腹泻、结膜炎等。老年人和免疫低下者感染后转为重症的风险相对较高。
- 主要预防措施: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勤洗手,尽量避免用手触摸眼、鼻或口;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等。老年人、慢性基础疾病患者等重症高风险人群积极主动接种疫苗。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尽量避免参加集体活动,及时就医,就医过程中全程科学佩戴口罩。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常出现发热、咳嗽、咽痛、流涕、鼻塞、身体疼痛、寒战等症状。孕妇、婴幼儿、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可因肺炎等并发症或基础疾病加重发展成重症病例。冬季是流感高发季节,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也可感染。
- 主要预防措施: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勤洗手,尽量避免用手触摸眼、鼻或口;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等。流感流行季节,尽量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患者,科学佩戴口罩。接种流感疫苗,可以显著降低感染以及感染后发展成重症的风险。
诺如病毒肠炎
诺如病毒肠炎主要通过污染的食物或水、接触患者排泄物以及污染的物体表面、环境等感染。常见症状主要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成人腹泻较多,儿童则呕吐较多。
- 主要预防措施:注意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加工食物前。注意饮食、饮水卫生,尽量吃熟食,不吃生的或未煮熟的肉类、海鲜,吃水果要清洗干净,饮用开水或未开封的预包装水。被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表面,应及时用含氯消毒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清洗消毒,并立即换掉和清洗被污染的衣物或床单等;清洗时应戴上一次性手套,并在清洗后认真洗手。
人感染禽流感
人感染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偶然感染人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症状有发热,伴咳嗽、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重症病例可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多器官功能衰竭。传染源主要为病死禽和携带禽流感病毒的禽类。人主要通过接触感染的禽或其分泌物、排泄物,或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环境或物品而感染,一定条件下可通过空气传播。
- 主要预防措施:避免接触生病或死亡动物,包括野生鸟类,与动物或其环境接触应做好个人防护和手卫生。保持良好饮食习惯,生熟分开,生肉烹饪熟后食用;不要购买活禽,可购买集中宰杀处理好的冷鲜或冰鲜禽。接触病死家禽后,若有发热、咳嗽等不适症状,应尽快就诊,并告知医生有无禽类及相关环境接触史,有没有去过活禽市场等。
猴痘
猴痘由猴痘病毒引起,既往主要在非洲地区流行,2022年后传播至既往非流行区国家和地区,目前已控制在低流行水平。潜伏期一般为1~21天。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猴痘病毒分为分支Ⅰ型(Ⅰa、Ⅰb)和分支Ⅱ型(Ⅱa、Ⅱb),传播途径都是以直接接触患者的病变分泌物、渗出物为主,常见的直接接触方式包括性行为、家庭内密切接触、医疗护理接触等。接触病毒污染的环境、物品也可引发感染,但传播效率较直接接触低。
- 主要预防措施: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了解猴痘防控知识,增强自我防护意识,避免与猴痘患者或有猴痘可疑症状者密切接触,能够有效预防猴痘感染。日常生活中不接触野生或者来历不明的啮齿类动物、猴和猿等灵长类动物。出境前应提前了解目的地猴痘病毒Ⅰb亚分支流行情况,做好个人防护,避免与当地野生动物接触,避免与猴痘患者或有可疑症状者密切接触;遵守国家出入境管理相关规定,配合做好出入境检疫检测。
一氧化碳中毒
随着气温降低,如煤或炭取暖、燃气使用、烧烤等使用方式不当,可能造成一氧化碳中毒,常见症状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困倦乏力等,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每年11月至次年3月为一氧化碳中毒多发期。
- 主要预防措施:有条件尽量选择集中供暖方式。如果室内采用煤炉、炭火炉等方式取暖,煤炭要烧尽,不要闷火;要经常打开门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可在室内安装一氧化碳探测器,并定期检查维护。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燃气、煤气热水器,经专业人员安装并检测合格后使用;使用时保持通风,使用后注意关闭;定期检修,如发现有问题及时更换。
实用养生小妙招
白萝卜羊肉汤:白萝卜300g,羊肉500g,再加上适量的白胡椒粉、盐,此药膳具有补虚、降气、消痰的作用,经常食用可增强人体的御寒能力。
当归生姜羊肉汤、枸杞子桂圆茶、党参红枣茶也是冬季进补的好配方。
冬季来临,很多人开始关注如何通过饮食进补来增强体质、提升免疫力。孔艳华表示,滋养身体时,不可“一概而论”,他人适用的滋养策略或许并不适合自己。滋养身体,不可抱有“食补越丰盛越好”的想法,而是要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居住环境以及健康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宜的滋补方法。否则,盲目进补反而会带来不良后果。孔艳华强调,冬季进补一定要结合自己的体质和身体状态,应遵循温补驱寒、滋阴润燥、寒凉润燥。
冬季养生和预防传染病是一个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尤其是对于免疫力较低的老人和儿童来说更为重要。基于背景资料,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思考和规划:
- 冬季养生的核心要素:包括合理膳食、适度运动、充足睡眠等
- 预防冬季传染病的具体措施:如接种疫苗、个人卫生习惯等
- 特殊人群(老人、儿童)的注意事项
- 实用的养生小妙招和生活建议
为了使文章更有说服力和实用性,我需要进一步搜索以下信息:
- 冬季养生的具体方法和注意事项
- 最新推荐的疫苗接种指南
- 特殊人群(老人、儿童)的养生和预防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