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黑龙江大学本科生研发“传情达意”手语翻译系统,让听障人士“看见”声音

创作时间:
2025-01-22 01:26:41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黑龙江大学本科生研发“传情达意”手语翻译系统,让听障人士“看见”声音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然而,在这些炫酷的技术背后,有一群人正在默默努力,试图用科技的力量打破沟通的壁垒,让世界变得更加包容和温暖。黑龙江大学的一群本科生,就用他们的创新精神和扎实技术,研发出了一款名为“传情达意”的手语翻译系统,为听障人士架起了一座与世界沟通的桥梁。

01

“黑科技”背后的创新密码

“传情达意”手语翻译系统之所以被称为“黑科技”,是因为它融合了多项前沿技术,实现了手语翻译领域的重大突破。传统的手语翻译主要依赖于摄像头捕捉手部动作,但这种方式存在诸多局限,比如容易受到光线、背景等因素的干扰,而且无法准确识别一些细微的手语动作。

黑龙江大学团队的创新之处在于,他们将面部肌电信号采集与AR(增强现实)技术巧妙结合。系统通过佩戴在用户面部的肌电传感器,捕捉面部肌肉的微小变化,这些变化与特定的手语动作密切相关。同时,AR眼镜则负责将采集到的信息转化为直观的视觉和听觉反馈。

具体来说,当听障人士做出手语动作时,系统会实时采集其面部肌电信号,通过算法分析和处理,将手语翻译成语音或文字。而对于健听人来说,他们可以通过AR眼镜看到一个虚拟的手语翻译者,将自己说的话“打”成手语,让听障人士“看”到声音。这种双向沟通的能力,是目前市场上大多数手语翻译产品所不具备的。

02

改变生活的“神器”

对于听障人士来说,“传情达意”系统不仅仅是一个翻译工具,更是他们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帮手。在哈尔滨市特殊教育学校,这套系统已经投入实际应用,不仅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也让听障学生的学习体验有了质的提升。

“以前上课,我需要时刻盯着老师的口型和手语,有时候还是跟不上。现在有了这个系统,我可以随时‘看’到老师在说什么,学习效率提高了很多。”一位使用过该系统的听障学生兴奋地表示。

在日常生活中,这套系统也展现出了巨大的价值。比如在银行、医院等公共服务场所,听障人士常常因为沟通不畅而感到困扰。而现在,他们只需要戴上AR眼镜,就可以轻松完成各种业务办理,大大提升了生活质量。

03

从创意到创业:一群大学生的科技助残之路

“传情达意”项目的发起人是黑龙江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学生李明(化名)。在一次志愿服务活动中,他深切感受到了听障人士在沟通上的困难。“当时我就想,我们学的这些技术,能不能为他们做点什么?”带着这样的想法,李明召集了几位志同道合的同学,开始了他们的创业之旅。

从最初的创意到现在的成熟产品,团队成员克服了重重困难。他们不仅要解决技术上的难题,比如如何提高肌电信号的采集精度,如何优化AR眼镜的显示效果;还要不断改进用户体验,让系统更加人性化。为了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团队还专门聘请了手语老师,对系统进行反复测试和调优。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传情达意”系统终于从实验室走向了市场。目前,已经有超过2000位听障人士受益于这项技术。项目也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先后斩获多项创新创业大赛奖项。

04

未来可期:让沟通无障碍

尽管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团队成员并没有止步不前。他们深知,要真正实现“沟通无障碍”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目前我们的系统在识别一些复杂手语动作时还不够精准,这是我们下一步要重点攻克的难题。”团队技术负责人表示。此外,他们还计划开发更多应用场景,比如针对听障儿童的教育辅助系统,面向老年人的简易版手语翻译工具等。

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团队希望“传情达意”系统能够成为连接听障人士与社会的桥梁,让每个人都能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正如团队口号所说:“科技向善,让爱传达到每一个角落。”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