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听障人士:我们不只是“聋哑人”

创作时间:
2025-01-22 04:56:49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听障人士:我们不只是“聋哑人”

“聋哑人”这个称呼,你可能经常听到,但其实它并不准确,甚至带有一定的歧视性。在医学和专业领域,更倾向于使用“听障人士”或“听力残疾人”这样的称呼。因为并不是所有听力受损的人都完全失去听觉,也不是所有听障人士都会使用手语交流。让我们深入了解这个群体,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挑战。

01

听力损失的真相

听力损失是一个程度不一的连续谱,从轻度到重度不等。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当声音超过85分贝时,长期暴露会严重损害听力。而适宜的生活环境声音不应超过45分贝。长时间佩戴耳机或在嘈杂环境中使用耳机,都可能导致听力下降。

02

辅助技术的进步

随着科技的发展,助听器和人工耳蜗等辅助设备已经取得了显著进步。例如,科利耳公司最新推出的CI622人工耳蜗植入体,厚度仅3.9毫米,是目前最纤薄的植入体之一。它不仅兼容1.5特斯拉和3.0特斯拉的核磁共振扫描,还具有精细直电极设计,能够保护耳蜗结构。配合Nucleus 7声音处理器,可以实现低功耗蓝牙直连,智能识别不同声音环境,为听障人士提供更自然的聆听体验。

03

面临的挑战

尽管有这些技术进步,听障人士在日常生活中仍面临诸多挑战。特别是在教育和就业领域,他们往往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才能获得平等的机会。例如,特校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听障学生接受的教育质量可能不如普通学校。在职场中,即使佩戴了助听设备,听障人士在嘈杂环境或多人对话中仍可能难以有效沟通。

为了帮助听障人士更好地融入社会,我们需要提供更多的无障碍支持,包括:

  • 提供字幕和手语翻译服务
  • 改善声学环境,减少回音和噪音干扰
  • 推广语音转文字技术的应用
  • 建立更完善的听力康复体系
04

正确的称呼与态度

语言不仅仅是交流的工具,它还承载着我们的态度和价值观。使用“听障人士”或“听力残疾人”这样的称呼,不仅更准确,也体现了对这个群体的尊重。我们应该避免使用“聋哑人”这样的词语,因为它可能暗示着能力的缺失。

了解听障人士的真实需求,消除偏见和歧视,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包容与平等。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听障人士创造一个更加友好和支持的环境。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