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米×0.8米成硬性标准,全国学生宿舍安全防护全面升级
1米×0.8米成硬性标准,全国学生宿舍安全防护全面升级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正式印发《教育系统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指南》,明确规定了学生宿舍的消防安全标准,特别强调了逃生窗口的重要性。指南要求所有学生宿舍必须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逃生窗口,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学生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这一举措得到了广大师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纷纷表示这是一项非常必要且及时的安全措施。
逃生窗口标准升级,安全更有保障
根据教育部和国家消防救援局联合印发的《中小学校、幼儿园消防安全十项规定》,学生宿舍的逃生窗口必须符合严格的国家标准。云南省发布的《打通消防“生命通道”技术指南(试行)》中明确规定,逃生窗口的长宽净尺寸不得低于1.0米×0.8米,且必须向外开启。这一标准充分考虑了紧急情况下人员快速疏散的需求,确保在火灾等突发事件中,学生能够迅速通过逃生窗口安全撤离。
实地行动见成效,各地积极落实
为确保政策落地见效,各地消防部门迅速行动,开展专项检查和整改工作。以四川省为例,全省各级消防部门深入推进消防安全集中除患攻坚大整治行动,重点针对影响人员疏散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防盗网、金属栅栏、广告牌等障碍物进行坚决拆除或改造。
在德阳市,消防部门对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学生宿舍的防护栏进行了集中拆除和整改。检查中发现,学校二楼的防盗窗基本已经拆除完毕,但一楼的防盗窗开的逃生窗面积太小,紧急情况下人员不能快速有效进行撤离。检查人员同学校沟通后,建议加开窗口,规格不小于1米长、 0.8米宽。
绵阳市消防部门则创新确立了“全拆式”“逃生窗式”“半敞开式”防盗窗拆改方案,要求辖区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合理确定整改方案。在广元、乐山、宜宾等地,消防部门通过约谈会、签订承诺书等方式,推动人员密集场所主动拆除影响逃生的障碍物。据统计,资阳市共检查四类场所23956家,发现隐患15650处,督促整改隐患14007处,拆除防盗网、铁栅栏、广告牌等障碍物2285处10244平方米。
全面提升宿舍安全,细节决定成败
除了逃生窗口的设置,学生宿舍的消防安全还涉及多个方面。根据《中小学校、幼儿园消防安全十项规定》,学生宿舍必须严格执行《中小学设计规范》要求,不得擅自增加宿舍房间或床位。电气线路、燃气管路的设计和敷设必须由具备资质的机构实施,学生宿舍应安装限电保护装置,严禁使用大功率电器。同时,宿舍内禁止使用明火,电动自行车及其蓄电池严禁在室内停放、充电。
此外,宿舍楼每层应设置声光报警装置或消防应急广播,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通知学生。设置在高层建筑内的幼儿园必须有独立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中小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食堂、集体宿舍和幼儿园严禁在门窗上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
安全意识需常抓不懈
学生宿舍消防安全不仅需要硬件设施的完善,更需要安全意识的提升。各地学校应定期开展消防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提高师生的自救互救能力。宿舍管理员应接受专题消防安全培训,具备火灾报警、扑救初起火灾和组织学生疏散逃生的能力。同时,学校应建立微型消防站或志愿消防队,定期组织消防演练,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响应。
安全无小事,责任重于泰山。教育部此次发布的《教育系统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指南》,是对学生宿舍消防安全的一次全面升级。各地学校和相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严格落实各项安全标准,确保学生宿舍成为真正的安全港湾。